近岸蛋白:持续盈利能力堪忧 客户集中度偏高



文/冯微
近日,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近岸蛋白”)将接受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借助于新冠肺炎疫情,近岸蛋白在2020年成功扭亏为盈,但是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好转,近岸蛋白有关新冠疫情业务方面在未来的增长性还不确定。此外,非新冠业务方面,近岸蛋白也并不成熟。
持续盈利能力堪忧
公开资料显示,近岸蛋白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应用于生物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mRNA 疫苗药物等诸多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近岸蛋白的营收分别为2600.46万元、3598.32万元、1.80亿元和1.31亿元;同期内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238.25万元、-849.83万元、8304.63万元、5326.22万元。
不难看出,近岸蛋白在2020年才扭亏为盈,也是在那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尽管不少企业受到负面影响,但却帮助近岸蛋白摆脱了业绩泥沼。或许正是因为业绩逆袭,才给了近岸蛋白足够的底气登陆资本市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和2021年,近岸蛋白新冠相关业务营收分别为11031.09万元和12632.97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1.37%和36.96%。显然,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其相关业务比重急转直下。
据了解,近岸蛋白新冠业务主要包括新冠诊断抗体及新冠诊断抗原产品,眼下情况,国内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相关防疫政策也有所改变,民众疫苗接种普及率逐渐提高,近岸蛋白未来面临的下游市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再看非新冠业务领域,近岸蛋白同样不乐观。这方面,近岸蛋白押宝mRNA 疫苗行业。报告期内,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及试剂合计销售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系沃森生物、艾博生物及石药集团三家,沃森生物系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的主要客户,2021年度公司对其销售mRNA原料酶及试剂为12934.16万元,占公司当期mRNA原料酶及试剂收入比例约为95%。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近岸蛋白向五十余家疫苗药物生产企业提供mRNA原料酶及试剂,其中已有四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他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
简单说,近岸蛋白新冠相关业务有萎缩风险,非新冠业务在短时间内还难当大任,因此未来其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客户集中度偏高
招股书数据显示,近岸蛋白在mRNA原料酶及试剂领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以上述提到的沃森生物为例,近岸蛋白在2021年10月与沃森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约束性条款的落地与执行系以沃森生物取得国内/外mRNA疫苗的紧急授权或者生产许可为基础。截至2022年4月6日,根据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Z.300142)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反馈,公司新冠mRNA疫苗三期临床研究的相关工作仍在持续推进,目前,该疫苗国内三期临床的现场工作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数据整理和持续血清检测,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经在开展病例收集的工作。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除该项目外,沃森生物研发管线包括但不限于带状疱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同管线中对mRNA原料酶及试剂的使用情况系商业秘密,近岸蛋白无法准确判断客户采购mRNA原料酶及试剂的具体管线应用。若沃森生物项目研发失败、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展战略或经营计划发生调整而导致对供应商订单量减少,从而减少或取消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则会对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业务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近岸蛋白新冠诊断抗体主要客户为艾康生物及雅培集团。2020和2021年,近岸蛋白对艾康生物和雅培集团合计实现新冠诊断抗体收入4256.09万元及10572.92万元,占当年度公司新冠诊断抗体收入的78.79%及88.28%。若艾康生物、雅培集团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展战略或经营计划发生调整而导致对供应商订单量减少,从而减少或取消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则会对近岸蛋白诊断抗体类业务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大客户的依赖除了会造成企业本身的话语权逐渐降低之外,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是近岸蛋白急需面对的。
竞争优势不确定
此次IPO,近岸蛋白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募资15亿元,布局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看得出,扭亏为盈的近岸蛋白是想抢抓机会,借助资本市场更上一层楼,只是,愿望是好的,结果却不一定。
从行业前景来说,随着国内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重组蛋白和相关技术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广阔,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正因为有巨大的潜力,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本行业,这意味着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甚至惨烈。
截至目前,重组蛋白行业在市场资本注入的推动下,新进入者在产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硬件设置配制等方面均对发行人形成竞争压力,如果近岸蛋白不能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研发投入,促进产品更新迭代,其在面对新进入者的竞争关系中是否能保持竞争优势存在不确定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近岸蛋白对于研发的热情似乎并不高。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分别为 1008.13 万元、1496.90 万元及 3409.54 万
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28.02%、8.32%及 9.97%。可以看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研发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研发费用率呈下降变动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研发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在下降。
更重要的是,我国重组蛋白行业本身起步较晚,R&D Systems、PeproTech,Thermo Fisher、NEB等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经过数几十年的耕耘,在国内重组蛋白行业占据了领先地位。即使在国内,近年来,同行业企业如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诺唯赞及已成功上市,且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壮大。反观近岸蛋白,因为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较小,布局的产品线多,公司在部分细分领域内技术实力与产品性能与国内外龙头企业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综上,无论是产品结构、客户开发还是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上,近岸蛋白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上一篇:五大浏览器CSS3和HTML5兼容性大比拼 Safari成为最佳
下一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