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浙中开新局迈新步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江潮涌、千帆竞发,金华能否抢跑、快跑、领跑,赢在新的起跑线上,事关浙中崛起的时代大考。

可喜的是,金华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9项主要经济指标有4项跃居全省前三,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市GDP首破5000亿元大关,达5355.44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首位。

看经济,供给端在发力,工业生产增速领跑全省,服务业持续恢复;需求端在加速,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逐步恢复,进口增势强劲。看社会,物价稳、就业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6%的较低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十方面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翻篇归零。从成绩中找问题、在奔跑中看差距。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反弹,并不等于全面反转成势。当下的金华,必须紧盯全省第一方阵、咬住第二方阵前列,以扛旗争先的奋进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推动实现整体性、系统性、本质上赶超争先,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区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积蓄“新动能”

实体经济有速度

制造业加快转型、服务业持续恢复,这是金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

2021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198.3亿元,增长21.3%,增速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居全省首位。

“当下更要注重加快补上制造业短板。”去年,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下,市委对金华经济发展作出深刻思考、清晰判断。

我们欣喜地看到,金华制造的“新动能”正在迸发。

——百亿级制造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去年,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光伏产品为代表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异军突起,以横店东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持续扩张,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方向的汽车制造业崛起新赛道。尤其在光伏、磁性材料领域,5家制造业企业同步首次跨入百亿产值规模,扭转了我市没有百亿级制造业企业的局面。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去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49.7%、34.1%、28.2%,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5%以上。如光电产业产值规模不断提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稳居全省前列,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创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金义新区获评全省首个“浙江省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市场主体增加,民营经济迸发活力。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市场主体143.7万户,增长13%,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去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5.2%,增速居全省第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3.7%。民间投资代表市场的力量,是市场经济活力的直观反映。

但是,就外部大环境而言,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自身发展现状来说,金华制造业还存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产业数字化转型总体偏慢等短板。

对此,我市打出一套平台支撑、产业整治、数字化改革、项目招引、创新驱动、政策支持的组合拳,攻坚突破、急起直追,加快先进制造业破茧蝶变。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开展“新四破”专项行动,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平台。

培育“2+4+X”主导产业集群打开新局面,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八大行动,努力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杀出一条血路。

智能化改造“十百千万”工程推进见成效,新增省级“未来工厂”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五金电动工具等3个产业入选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创新招商体制机制亮出实招,设立京沪杭深4个驻外招商总部,深化“四个一”招商机制,招引落地一批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打造“新高地”

内陆开放有高度

在铁路金华南站和义乌西站两大对外开放“窗口”,出口启程和进口返程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相互接力,来来往往的金华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身影交织。一声声清脆的鸣笛,仿佛奏响欢快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交响曲。 与诸多内陆城市不同的是,不靠海不沿边的金华,却表现出靠海沿边的强烈外向特质,为破解内陆开放这一世界性难题闯出了一条特色新路。




上一篇:【获批】扬子江拿下超级抗生素首仿
下一篇:南京莫尼亚离心机:不同离心机的性能及使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