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摘要:抗生素让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细菌感染开始退居死亡原因的二线,是什么给了细菌感染人类的能力,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有何区别?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细菌的毒力主要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

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①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3、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

1、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脂质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60℃2-4h才被破坏。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作用弱。

2、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60-80℃30min被破坏。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醇液处理脱毒可生成类毒素。




上一篇:多维度布局新基建,旗天科技立足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医生:高血脂和体型无关,身体出现这4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