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谋财害命,它靠什么从社会公害洗白



千夫所指,谋财害命,它靠什么从社会公害洗白

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作 者丨 吴 锐

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2019 年 10 月 10 日,瑞典皇家学院金碧辉煌的颁奖大厅内,71 岁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听到自己被颁奖嘉宾提名时,难掩激动的心情。

吉野彰从 1981 年开始研究可充电锂电池,一晃 38 年过去了。凭借在该领域的贡献,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长年付出终于修得正果。

更为特殊的是,吉野彰是以企业研究员的身份获奖,他所在的日本企业旭化成——一家隐秘的世界 500 强公司,也因此获得史无前例的曝光。

千夫所指,谋财害命,它靠什么从社会公害洗白

如今的旭化成,已是年营收 24000 亿日元(约合 1341 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不低于 10% 的世界 500 强企业,虽隐匿于公众视野,却是一家在全球产业链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化工企业。

它是世界最大的 5 家滤膜制造企业之一。世界上很多净水厂都在使用它的滤膜来净化水资源。它也是日本最大的医用透析器(人工肾)制造商,占据日本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同时,它还是锂电池产业的肇始者之一,为全球四大锂电池隔膜巨头之一。

凭借这些核心技术和产品,旭化成在世界化工、医药、电子等多条产业链上游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1922 年成立之初,它还只是一家生产人造丝的小企业。

旭化成的创始人野口遵,1873 年出生于日本石川县的士族家庭。他毕业于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电气工程系,年轻时就是位精力旺盛的创业者,并创立过多家公司。

1922 年,野口遵创立了旭化成的前身——旭绢织株式会社,起初主要生产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人造丝,后来陆续将业务扩展到生产化肥、炸药等产品。

到 1940 年,旭化成的净营收已达 5600 万日元,为当地优秀企业。

1944 年,二战结束的前一年,野口遵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将自己的财富几乎全都捐赠给了教育、科研领域,并解脱式地对身边的朋友说道:

" 我终于从三十年的梦中醒来,见到了日出。"

野口遵的无私原本可以让他在身后留下美名,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声名狼藉。

50 年代,日本政府认为发展中国家将凭借更廉价的劳动力,在纺织品等轻工业市场上与其竞争,于是决定推动产业转型,并鼓励企业发展重化工产业。

在这个大背景下,旭化成将自己的发展重心转向了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并快速转变成一家重化工企业,直到当时轰动世界的污染事件—— " 水俣病事件 " 发生。

千夫所指,谋财害命,它靠什么从社会公害洗白

▲电影《水俣病》剧照

日本水俣湾地区的居民,最早从 1956 年就开始不断出现怪病。轻者步履蹒跚、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日本政府对怪病的调查持续了 10 余年,直到 70 年代初才确定,罪魁祸首是当地化工企业向海水中排放的含汞污水。然而,直到调查结论问世,该企业都还在排放这种污水。

而水俣湾污染的肇事者—— " 日本氮肥株式会社 ",正是由野口遵于 1908 年创建,也是与旭化成属于同一财团的兄弟企业。

早已去世的野口遵因此声誉遭受重创,不仅被追讨为灾难的罪魁祸首,还被描绘成黑心资本家。

同样由野口遵创建,同样污染环境的重化工企业旭化成,也迎来至暗时刻。

千夫所指,谋财害命,它靠什么从社会公害洗白

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旭化成开始求变,努力挽回自己和创始人日渐崩塌的形象。当时的日美贸易摩擦,让日本出口合成纤维受到限制,也进一步坚定了旭化成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心。

一场 " 救赎 " 般的变革,由此开启。

旭化成的转型策略可归纳为,从问题制造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核心是加大科技领域投入力度,努力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并在经营上实现 180 度急转弯:

从高污染的重化工,向解决污染的环保、医药健康领域进军。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这场转变之迅疾。1973 年,旭化成申请的专利数量是 290 件,但到 1974 年,这一数字已迅速猛增到 1183 件,且其中多数是与环保、健康相关的发明专利。




上一篇:乙肝严不严重,不能只看表面抗原和病毒DNA,还
下一篇:男性并不比女性更理性;女娲古菌的演化证据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