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红管管,白签签,大家一起做核酸。”在市民眼中,核酸检测很简单,只有两步:扫码采样和查询报告。但事实上,看似简单的两步背后,却凝聚着核酸检测人员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8月23日,记者探访师市总医院PCR核酸实验室,这个被称为“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了解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检验人员在二区用达安全自动提取仪分装扩增体系


 检验人员是抗疫的排雷兵,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全身“武装”,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双层外科手套、防水靴套等用品的穿戴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防护要求,容不得一丝马虎。


据师市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江涛介绍, 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扩增及标记技术追踪,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病原体的类别和含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检验师在生物安全柜中将单管标本加入中元提取试剂内


PCR实验室有三个功能分区,一区负责试剂的准备和实验耗材,二区是样品制备区,主要负责样品的保存,核酸提取,贮存及分装至扩增反应管中。三区是扩增分析区。核酸检测的每一步都需要人工操作。从生物转运箱拿出采样管,到核酸提取、体系配置、扩增检测、结果分析等,每个操作程序背后,都有高风险。


师市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江涛说:“实验室总共有15名工作人员,分为一个中班一个晚班,全民核酸采样的时候,我们检测三个街道,三个检查站、本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6600管,5万多人,标本量多的时候,我们会有三个班24小时轮班检测,确保核酸结果及时准确发出。”


记者在标本前处理区看到,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样本运输箱,取出采样用的“红管管”,用签字笔重新编号后放入蜂巢状的泡沫板。此时,“红管管”身上便有了两个编码:一个是记录着采样时间、地点、人员的身份识别码;一个是方便分批上机检验的手写编号。


随后,工作人员逐一扫描身份识别码,将人员信息录入电脑系统。样本核对无误后,就可以通过传递窗送往样本处理区。与此同时,试剂准备区工作人员根据待检样本数量,配制好核酸检测必备的提取试剂和辅助耗材,也传递到样本处理区。


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杨冲在一区对达安全自动提取仪所用试剂进行加样前标注准备工作


起初检验人员只要进入实验室,就要坚持八到十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不如厕,但随着实验室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现在三到四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检验。师市总医院医学检验科主管技师杨冲说:“我们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也是这份责任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将标本精准高效地检测出来。” 


在样本处理间,经过提取、分装处理的核酸扩增反应管可利用扩增仪器来进行扩增, 据师市总医院PCR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核酸样本进入实验室上机后,一般3.5小时左右可完成检测,当仪器出具检测报告后,工作人员会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上传到核酸检测平台,这时人们就可以在手机终端查收最新检测报告了。


一份份样本,一组组数据、筑起一道道病毒“防火墙”。 师市在总医院、疾控中心、各团场分院共设有八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单日最高次检验核酸数达万余管。每人手机里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是老百姓心中的一颗定心丸,更是师市打赢疫情防控的最大动力。




上一篇:民建市委社情民意信息采用情况(2019年1月)
下一篇:中国分子生物学酶及试剂盒产业深入解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