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農戶唱主角種糧又成“香餑餑”



  個體農戶唱主角 種糧又成“香餑餑”——山東春耕見聞

  新華社濟南3月22日電(記者 陳國軍、張志龍)“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陽春三月,行走在田埂上,記者調查發現,在如今土地流轉速度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壯大之際,山東個體農戶依然唱主角,種糧又成“香餑餑”。這背后透露著什麼樣的春耕新氣象?

  麥子“住得”寬敞 農民心氣也高了

  “你看我這兩年用上的新技術,農業局推廣的寬幅播種,不成行而成帶狀,等於種子‘住得’寬敞,不再互相爭光爭肥,能不長得好。”

  春分時節,正值小麥返青,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濰坊市寒亭區高裡街道二戈官庄村農民李瑞亮拉著記者在麥地裡比劃起來:“麥子品種統一了,地澆水方便了,五六年前畝產900斤算好的,今年看這苗情,起碼是1300斤。”

  寒亭區農業局干部韓風浩說,今年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高漲,全區小麥種植面積從去年的24.7萬畝增加到27萬畝。

  說起種糧,高唐縣張廟村農民徐立洪一肚子的話:“現在種糧省事,‘小農水’插上卡就能澆地,婦女在家就能辦﹔以前最少兩男勞力,支上機器,鋪上管子,還得等河溝裡有水。”徐立洪說,10多天前,他就把村南3畝地澆完了。

  在47歲的徐立洪眼中,通往田間的泥巴路已變成沙石路和水泥路,耕種全部機械化,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讓農戶們吃了定心丸。“種地有感情不費力,打工開店也不耽誤,有糧保底心踏實啊。”徐立洪說,希望政府繼續投資水利設施,把村北那兩畝地也給建上“小農水”。

  隨著新一輪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山東農戶種地愈發便利,種糧又成“香餑餑”。據山東省農業部門統計,山東今年小麥播種面積5680.2萬畝,比上年增加69.9萬畝。

  “田管家”日漸走俏 農民開始成“甩手掌櫃”

  “你看,這一片小麥旺長,原來農民自己還鎮壓、劃鋤。這兩年打工一天就賺150塊錢,農民已沒那工夫。”3月18日,在寒亭區高裡街道橋西一村的麥田裡,高裡街道農技站長吳世連向記者抱怨。

  吳世連口中的“鎮壓、劃鋤”是北方小麥春管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讓麥田保墒增溫、控旺轉壯、節水抗旱。

  雖不見農民自己“鎮壓劃鋤”,但農民並不擔心,因為有“田保姆”。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春耕時節,一種被農民稱為“田管家”“菜單式”的托管或半托管服務,正在山東農村走俏。

  “深鬆,孟凡亮,80元�畝﹔打藥,儀坤,15元�畝……”3月中旬,在高密市張家庄為農服務中心,寬敞的大廳內電子屏上滾動著“田保姆”農地服務項目、收費和聯系人,讓人一目了然,農民可“自由選擇”。

  “澆三遍水,人工就要100元�畝﹔交給‘中心’,成本是80元�畝,澆地效果還好。”高密市種糧大戶岳夢羲說,她選擇的是“菜單式”半托管服務,一個電話打給為農服務中心,澆地、打藥……全解決了,一畝地至少能省200元。

  像高密市這樣的托管和半托管土地,目前僅在山東供銷社系統就達825萬畝。高密市初家為農服務中心主任儀亮說,“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如今,農民種地需要什麼托管,我們就提供什麼托管,農民種地越來越輕鬆,真有點‘甩手掌櫃’的味道。”

  今年春耕,山東推行的以供銷社為代表的“大田托管”服務,已成為農戶信賴的“田管家”。菏澤鄆城縣張營鎮張一村47歲的農村婦女屈愛青說:“耕、種、管、收、售等環節都不用管。省錢省力!”

  不再耕“子孫田” 農業轉調風正起

  插上土壤信息IC卡,根據免費測土的數據,高密農戶欒兆東填寫上諸如“上季種植品種”“本季種植品種”“期望產量”等數據后,經過“智能終端配肥店”,很快就配出適合自家6畝農地使用的肥料。

  “過去都靠經驗施肥,現在缺啥補啥,降低成本,改良土壤,還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欒兆東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不能再折騰地,耕‘子孫田’了!”高密種糧大戶王翠芬說,“前幾年地越種越硬,要多產糧,隻能靠施用更多的化肥。”經歷兩年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后,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項目幫助下,王翠芬開始施用有機肥。“一袋有機肥30塊錢,我隻需拿(付)七八塊錢,用過之后地力不減,也不見板結,成本也下來了。”




上一篇:秦丝生意通进销存app V4.4.0 安卓最新版 下载
下一篇:(上接C12版)山东嘉华巴西vs瑞士让球 股份有限公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