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悬停?凭什么?凭借反冲力。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来源:Optica)

其原理和借助水流,能在水上悬浮的小球是一个道理。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图 | 水流将球悬浮在空中(来源:imgur)

这是 MIT 博士后、之江实验室光子集成与互连课题组负责人虞绍良的近期成果:一种新型的光镊芯片。

近日,相关论文以《基于微型自由曲面的片上光镊》(On-chip optical tweezers based on free-form optics)为题,发表在 Optica 上。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图 | 相关论文(来源:Optica)

新型芯片上光镊方案

虞绍良表示,该论文主要提出一种新型的芯片上光镊方案。顾名思义,光镊就如同镊子,可用于抓取物体。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图 | 虞绍良(来源:虞绍良)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尺寸比较大的物体,用机械方法即可实现抓取。但对于微纳尺度物体,比如直径只有头发百分之一甚至更小的物体,则无法使用机械方法。

这时就需要另辟蹊径,1970 年,美国物理学家阿瑟 · 阿什金(Arthur Ashkin)提出用光来抓取微小物体的方法。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图 | 美国物理学家阿瑟 · 阿什金(Arthur Ashkin)(来源:资料图)

借助水流,乒乓球可以悬浮起来,其原理在于反冲力。同样的,当一束光照射在物体上,也能产生反冲力。不同于气流和水流,通过精准控制光束方向、以及强度分布,即可在微纳尺度上精准控制光力的大小和方向,借此来操控微小物体,这一过程就叫光镊。

从光镊首次提出至今已有 50 年,尽管该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成果。但是,光镊此前要依赖显微镜系统来产生光力,设备比较庞大,操作也不方便。因此,科学家萌生了在芯片上做光镊的想法。

但在当前的片上光镊方案中,还只能将微小物体吸附在芯片表面,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悬浮。针对这一问题,虞绍良提出一款新型片上光镊方案,不仅能在芯片上操控光力,将一个微小物体悬浮在芯片上。

一场 " 闲聊 ",促进 MIT 和哈佛的强强联合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做博后期间,虞绍良的主要研究课题开发新型的光芯片接口,来解决光在不同芯片之间的高效连接问题,以降低数据中心的功率消耗。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最终提出这样一种兼具连接损耗低、工作波长非常宽的方案。最重要的是基于该方案,很轻易地就能在芯片上对光进行操控,比如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分布等。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来源:Optica)

这意味着,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芯片上光场操控方法。这也让他们很快意识,可用此来解决芯片上光镊不能实现真正悬浮的难题。

随后,虞绍良做了大量的仿真计算工作,发现在光镊领域该方案确实具备明显优势。故此从 2018 年起,在研究光互连芯片接口方法的同时,他开展了片上光镊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一次偶然的交流,让他发现哈佛大学约翰 · 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费德里科 · 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教授课题组也在研究片上光镊。

相互沟通之后,双方一拍即合,随机开始合作。期间,虞绍良等人负责芯片设计和制作,哈佛团队的卢锦胜负责芯片测试。

经历将近两年的反复实验和测试,终于第一次观察预期实验结果,即把一个直径只有 4 微米的小球悬停在光学芯片上方,解决了此前光镊芯片只能将小球吸附在芯片表面的难题,实现了真正的片上三维捕获,对光镊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还对微纳尺度下的光场、力学特性等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90后MIT博后学成归国加入之江实验室,此前提出新

图 | 片上光镊示意图(来源:Optica)

虞绍良的研究表明,得益于多个独特性能,微型自由曲面这个结构非常适合片上光镊。




上一篇:仁度生物:公司于2021年成功取得HBVRNA试剂盒注册
下一篇:30kg称重传感器 梅特勒 托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