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原创小分子第一股炼成背后——亚盛医药(06855)的铁人 贵人和敌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上市当日股价高开55%,还是实现超购达751倍,都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于过去的亚盛医药的认可,以及对未来的亚盛医药的殷切期待。而接下来亚盛医药(06855)的发展态势如何,或许才是市场更为关注的话题。

2019年10月28日,这一天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产业圈里似乎所有的新闻头条都不约而同的被同一件事占据:亚盛医药成功赴港IPO。

按常理说这并不是一件能够引发太大轰动的事情。距离2018年4月港交所颁布生物医药新政已有一年半时间,在此期间共计九家未盈利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已在亚盛医药之前成功通过“18A章节”在港交所大厅敲响了钟声。而资本市场上,不管是一级市场的投资大佬还是二级市场的诸多参与者,也大都早已从跌宕起伏的股价表现上,将原本的满腔热忱逐渐归于冷静。

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亚盛医药的上市还是成功的在行业中激发了不小的波澜。超过750倍的超购使得亚盛医药一跃而成为2019年港股市场上的“超购王”,港股市场首个原创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的概念则让亚盛医药在一众大分子生物药企业中脱颖而出,显得颇为不同。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上市当日股价高开55%,还是实现超购达751倍,都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于过去的亚盛医药的认可,以及对未来的亚盛医药的殷切期待。而接下来亚盛医药的发展态势如何,或许才是市场更为关注的话题。

不过,相较于资本市场上冷冰冰的数字,在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看来,亚盛医药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人”息息相关;而未来在中国新药研发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所要趟出来的路,也将和“人”密不可分。10月28日上市敲钟仪式上,杨大俊兴之所至脱稿演讲。他说,“我想借此机会,好好感谢以下人士”。

他将想要感谢的人分别称之为铁人、贵人、高人、友人、家人。在杨大俊看来,这些“人”的存在,或许才是亚盛医药十余年来能够不惧任何困难,在中国原创新药高风险、高挑战的道路上一路坚持走来的根本原因。

港股原创小分子第一股炼成背后——亚盛医药(06855)的铁人 贵人和敌人

01.铁人坚持,贵人相助

2009年5月,亚盛医药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公司的创始团队仍然是此前杨大俊在美国创业时的创业团队,同时也是多年的黄金搭档:杨大俊、王少萌和郭明三人。其中,杨大俊和王少萌二人又有着相似的背景,二人均出身学术领域,也都早已“功成名就”。

多年以前,杨大俊就已经是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伦巴第癌症治疗中心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学的副教授,王少萌则在2001年时便已作为终身教授加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而作为首席运营官的郭明此前在新药研发、监管、项目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十年,便是在全球排名第一的辉瑞度过。这一年,杨大俊47岁,王少萌45岁,郭明52岁。但即便是这样一组兼具学界与业界丰富经验的黄金搭档所成立的公司,在当年中国医药产业大的背景下,也并未受到过多青睐。当年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一众跨国药企即将逼近专利期甚至已过专利期的原研产品,除此之外则是以仿制为主的国内本土传统药企占据了半壁江山。本土原创新药的概念尚未被市场所广泛接受,日后逐渐在行业中成为主流力量的海归科学家们此时大多还尚未回国,而尤其对于新药研发企业至关重要的风险投资机制还远未成熟。

“2009年冬、2010年初是亚盛医药成立后最困难的时段。”杨大俊曾向《医药界》·E药经理人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岁月。“困难到什么程度?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但让杨大俊日后感到最为难以忘怀的也正是这段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即便在当年如此困难的境地,仍有一群人坚定的留了下来。这些人杨大俊称之为“铁人”。“当时研发中心的团队有30多个人,但最后有20多个人选择留下来。”杨大俊回忆道。

十年后的IPO现场,杨大俊专门邀请了三位员工代表参与敲钟。“如果按照级别他们可能不能够有机会到现场去见证这一刻,但他们跟亚盛医药一路走来不容易,特别是最艰苦、最艰难的时候选择了跟亚盛医药一起坚持。”杨大俊说。

而在当年亚盛医药最艰难的时刻,除了不离不弃的员工,被打动的还有三生制药的老板娄竞。2010年2月份,亚盛医药完成了3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正是三生制药。

“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国内还没有所谓的风投,更不要说做生物医药、新药的风投了。那是我们雪中送炭的钱。当然,三生也因此获得了最好的回报。”多年之后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杨大俊向《医药界》·E药经理人表示。




上一篇:1000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第二届吴征镒植物学奖颁奖仪式将于10月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