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科研团队科学育种二十余载 播撒高山草原希望的种子



兰大科研团队科学育种二十余载 播撒高山草原希望的种子

“兰箭1号”的花。

兰大科研团队科学育种二十余载 播撒高山草原希望的种子

“甘青”歪头菜。

兰大科研团队科学育种二十余载 播撒高山草原希望的种子

在西藏曲水的“兰箭1号”与燕麦混播实验田。兰州大学供图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人、动物、植物都面临着高寒缺氧的严酷生存环境。牧草需能耐寒耐旱抗盐碱才能生存下去,有了丰富的牧草资源,就能缓解天然草地退化,家畜也能茁壮成长,高原生态平衡也有了保障。

基于多年草原研究,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南志标院士课题组发现,解决以上诸多问题,最终需要良好的牧草品种。为提升牧草抗旱、抗寒性能,从1995年开始,南志标课题组就开启了牧草育种转型之路,并建立起一套独特的选育之法。

经过20多年选育,研究团队培育的“兰箭1号”春箭筈豌豆和“甘青”歪头菜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定进入草品种名录,同期,还有6个新品种通过甘肃省草品种审定。

目前,经过选育的牧草新品种已经在相关地区大面积推广,有效改善了高寒、旱区草地现状,也为牧民群众带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从“舶来品”到“本土货”

在中国,高山草原缺少豆科牧草,禾草如披碱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等,虽然能够增加能量,但蛋白含量只有12%左右,而豆科牧草的蛋白含量达20%左右。因此,豆科牧草对家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春箭筈豌豆是一年生的绿肥及豆科牧草,但“兰箭系列”品种其实最早并不是“本土货”。1997年,南志标从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带回原产于葡萄牙等地的100多份春箭筈豌豆种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山草原进行了几年的评价,筛选出了几份性状优异的种质,开始了高寒地区优良豆科牧草品种的选育。

每年4-9月是春箭筈豌豆的生长季。这些种质在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夏河县草原站试验田里,经过23年的一代代轮回选育,才有了“兰箭系列”1、2、3号牧草新品种。“这3个品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越来越高,从3000米到3700米左右。”课题组成员王彦荣教授说。

然而,精心选育的优良品系的种子还不能马上投入高原土壤的怀抱,还要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这才是真正检测它是不是一颗合格种子的关键。

课题组在国家指定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域试验,收获的种子都能保持良好生长态势,且能超过适宜当地种植的最好品种。“我们解决了适宜区域、种植密度、灌溉施肥除草和覆盖地膜等一系列生产技术问题,将其产量发挥到最大,这就解决了青藏高原气温低、普通春箭筈豌豆品种在这一地区无法生产种子的问题,牧民就不用从外地调种了。”王彦荣说。

“兰箭1号”春箭筈豌豆于2014年通过了甘肃省的品种审定,后来又扩大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范围,证明可在更为广泛的高山草原地区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于2021年通过国家林草局新品种审定。

目前,“兰箭系列”已经推广到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累计种植25万余亩,为牧民增收累计1.2亿元;同时,还可起到对土壤的固氮作用,缓解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通过恢复植被极大地改进了生态环境。

在品种推广过程中,研究团队还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建立了一支掌握新品种栽培要点技术的农牧民队伍,推动和保证了“兰箭系列”品种在当地扶贫攻坚中的持续推广、利用。

高原野生种子驯化选育

和“兰箭系列”同属豆科但又不同的是,“甘青”歪头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4月,把“甘青”歪头菜种入土中,从此可以扎根高山草原七八年甚至10年以上。而建植当年的越冬率是判定牧草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现有的豆科牧草在青藏高原严酷环境下多数难以越冬,自然更不能指望来年收获种子了。1997年至今,南志标课题组每年都要去高山草原开展试验,把从甘南州夏河县及周边青海牧区采集的“甘青”歪头菜野生种子进行驯化选育,在选育的过程中选择越冬率高的、生产性能优良的植株。

“经过这番选择,‘甘青’歪头菜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侧根数显著增加,产草量比野生的歪头菜提高不少,越冬率从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比起苜蓿及其他豆科牧草,具有更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并能进行种子生产。”王彦荣说。




上一篇:踏“抗原检测”东风,万孚生物一季度净利环比
下一篇:鼠小弟成摇钱树!毛利率直追茅台,药康生物开盘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