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日报社党史学习教育“忆往昔 悟初心 迈新



  

黔西南日报社党史学习教育“忆往昔 悟初心 迈新


  编者按

  1984年10月1日,《黔西南报》创刊号正式与读者见面,这在黔西南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报纸创刊后,主持报社工作的总编辑胡宗裕策划了一系列在全省甚至全国均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1986年10月,他带着年轻记者冯永方,历时两年零三个月,采写101篇“盘江千里行”系列报道,获贵州新闻奖的特等奖、中国新闻三等奖。此外,他带领报社采编人员,采写“农科百户访问记”被评为“贵州好新闻”一等奖。策划并领衔采写的《风风雨雨访望谟》、南昆铁路系列报道、《黄金之路》、贵州醇系列报道等新闻作品,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贵州新闻界产生了积极反响。今年4月20日,黔西南日报社邀请胡宗裕同志为全体人员上党课,本报今天选发部分心得体会,忆往昔,悟初心,迈新路。

  

黔西南日报社党史学习教育“忆往昔 悟初心 迈新


  《黔西南日报》创办人胡宗裕为黔西南日报社全体员工上党课 桂松 摄

  心中有花 岁月芬芳

  1991年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胡宗裕老总,简单交谈后他说:“毕业后来报社吧,这份工作适合你。”

  一眼终身。也得益于那个年代国家包分配政策,我进入黔西南日报社工作。

  进社之初,读社史、熟州情,参与登记稿件,见习编辑、排版、校对,办公室给了我几本作品集,读到胡老总带领记者冯永方采写的《盘江千里行》,读到时任贵州省记协主席、高级编辑陈健吾作的《序》:“这是一本揭开盘江神秘面纱的书,是一本为开发盘江流域丰富资源而呐喊的书,同时也是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的一块丰碑。”心里肃然起敬。

  作为黔西南日报创始人、首任社长、总编辑胡老总,总是很忙很忙。对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重大题材的思考,他作品表现出的时代感、历史责任感,凸显了紧跟时代的眼光和敏锐报道历史前进的脚步。迄今,他的高度、深度、影响力,带领采编人员忠诚履行党的新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一直是黔西南日报引以为傲的时代。

  “这夜,我们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直觉得幸福地躺在了盘江温馨的怀抱里,又觉得我们在把盘江紧紧拥抱”(——摘自《盘江千里行》之《江上一日》)。奔腾于千山万壑的南北盘江,一直是胡老总的心心念念。1999年2月,省委组织部批准胡老总正式退休。然而对盘江的深情眷恋,即便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再劳累,他还是多次给社里表达重走盘江路的愿望。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在盘江两岸涌动。2000年,经报社党委深思熟虑,由胡老总带领记者重走盘江路。其时已经68岁高龄的他说:“报社的采编人员我几乎都带过,小查因为驻村、进修等原因,没有跟我跑过,这次就带她吧。”2000年4月10日,带着报社的期盼,带着对一路的憧憬,我跟随胡老总奔向南盘江上游。

  一路颠簸、跋涉,一路州情、业务教育,胡老总清晰的思路、刨根问底的精气神、超凡的记忆令我崇拜——历史上这里情况如何、十五年前此地什么样,当年走盘江路的崎岖羊肠小道建成了通村路……夜宿乡镇招待所或者农家旅馆,要把当天的采访资料整理并拟清思路亦或写出初稿,虽然苦累,但感到我是幸运而又幸福地做着有意义的事。

  四月的江畔,温度高气候燥,每天的采访路途遥远点多面广,好多次我饿得遭不住累得不行,看到胡老总以极大毅力坚持着,我不敢言苦,向社里的报告也报喜不报忧。

  南盘江、多依河、黄泥河的美丽,令我这个年轻人很快忘了疲乏。在三江口娃寨河,村民邀约我跳上竹筏,尽情感受迷人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从竹筏上下来,看到坐在路边的胡老总,出发前同事们“老总身体不好,一路上你要多照顾”的叮嘱令我不安起来,这两天他几乎只是服药没吃下什么东西,我犹豫要不要报告这个情况。晚上,董朝阳社长的电话来了,汇报完工作,我说:“社长,胡老总这两天身体不太对头……”

  2000年4月20日一大早,爬上落陇村山头,我们采访了三江口镇科技副镇长李成英,这位重庆姑娘嫁到落陇村后带领村民发展柑橘种植,被誉为“天府飞来的金凤凰”。回到镇上已临近晚上8点,暮色中,远远就看到董朝阳社长、记者部主任赵克难和驾驶员在路边等着我们。




上一篇:【一把手访谈】市林业局:保护青山迈新步 绿色
下一篇:【CSCB 2021】 分会场内容回顾之S16 植物受体激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