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慧:古基因组揭示德裔犹太族群遗传疾病溯



原创 Cell Press CellPress细胞科学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作为世界领先的全科学领域学术出版社,细胞出版社特与“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合作开设“青促会述评”专栏,以期增进学术互动,促进国际交流。

2022年第二十九期(总第114期)专栏文章,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陈泽慧,就Current Biology 中的论文发表述评。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随着古DNA捕获技术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古基因组学等学科领域飞速发展,已测序的古人类基因组数量成倍增长。不仅从时间、空间等追溯着全球人群遗传历史,从遗传学角度为一些考古和文化上的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还为其他学科领域如遗传性疾病等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以犹太族群为例,世界范围内的犹太人群对犹太教怀有宗教和文化认同感,他们内部通婚、拥有独特的散居历史,是公元前西亚地区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并有着过去2.5千年的复杂迁徙历史。今天的德裔犹太人是中世纪犹太人群的后裔,他们主要的历史分布区在北欧和东欧。因此,他们携带着独特的祖先遗传信息,中世纪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个体可能会表现出特有的基因变异模式。

德裔犹太人的遗传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如今基因筛查已成为降低风险的常见方法。它们的流行通常归因于德裔犹太人群体瓶颈期的强烈遗传漂变,以及高的近亲婚姻。而犹太人群瓶颈效应对应可能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包括: 1)公元70年第二神殿被摧毁后的分散阶段; 2)中世纪时期北欧德裔犹太人群体的形成; 3)十字军东征引起的反犹太迫害事件; 4)黑死病的影响;5)以及15 - 18世纪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之前,犹太人群从西欧和中欧到东欧的迁徙事件。

近日,研究人员在英国诺维奇市普尔菲尔德(Chapelfield)购物中心开发项目挖掘废墟中,发现了人骨遗骸。随后的考古调查进一步发现在井中(图1)有至少17人的混合遗骸。遗骸的地层位置、完整性和关节状态表明他们可能是大规模死亡事件的受害者,如饥荒、疾病或大规模谋杀。对骨骼残骸的两项初步放射性碳测定表明,这些碎片的年代在公元11-12世纪。与这个时间范围吻合的历史事件可能是十字军东征引起的反犹太迫害。

以Selina Brace 博士等科研人员为主的研究团队,利用古DNA技术获得了6例中世纪查普尔菲尔德人群质量较好、无污染(图2)的基因组序列数据,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碳测年以及主成分分析(图3)鉴定了遗骸身份,埋藏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历史事件;基于群体遗传的分析,对犹太人群祖先遗传成分进行了一定探究。线粒体和Y染色体单倍群和祖先成分的解析,揭示了中世纪查普尔菲尔德人群和近东人群以及德裔犹太人之间有一定遗传联系。进一步结合溯祖模型以及纯合性片段(ROH)解析,研究人员推测:中世纪查普尔菲尔德人群和德裔犹太人群有一定遗传连续性;德裔犹太人可能具有近东和欧洲人群的遗传成分;在1140CE之前,中世纪查普尔菲尔德群体和德裔犹太群体均具有有效群体大小偏小的特征(瓶颈效应导致ROH短而多,图4);在1140CE之后,现代德裔犹太人有着继发的瓶颈效应和增加了的近亲生育。这为理解犹太人群历史和遗传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德裔(Ashkenazi)犹太人群相关疾病等位基因在公元12世纪之前上升到接近现代犹太人群的频率。由于这些等位基因大多数在西班牙裔(Shephardi)犹太人群中频率相对较低,最可能导致频率升高的瓶颈效应对应与中世纪早期北欧德裔犹太人群的形成有关。这为现代德裔犹太人相关遗传疾病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由于考古样本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找到中世纪或更早时期已知古老型犹太人群的基因组,这对进一步探究犹太人群迁移和混合历史具有一定的挑战。上述工作于8月30日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旗舰刊Current Biology上。

英国诺维奇市中心查普尔菲尔德(Chapelfield)购物中心以及埋藏井切面图

▲图2 古DNA损伤模式




上一篇:昊海巴西vs瑞士让球 9月7日回购9.44万股 耗资276.48万港币
下一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柜采购(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