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做双荧光检测,为什么结果跟师兄差这么多



同样做双荧光检测,为什么结果跟师兄差这么多?

2021-11-09 18:27 来源: 戴老师的体育课堂

原标题:同样做双荧光检测,为什么结果跟师兄差这么多?

最近一直在做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都已经一个多月了,荧光值偏低、转染效率低、复孔重复性差……明明和师兄做的步骤一模一样,为什么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屁颠屁颠跑去问师兄,谁知他直接给了我一套 实验方案和常见问题分析答疑,受宠若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实验的问题啦。

你在做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中还遇到过什么问题?留言回复 点赞前五名的同学可 获得激光翻页笔一支

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荧光的酶的统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荧光素酶可以催化 luciferin 氧化成 oxyluciferin,在 luciferin 氧化过程中,会发出生物荧光,可通过荧光测定仪测定 luciferin 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荧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包括两种荧光素酶,即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1] 。 这两种荧光素酶作用方式不同。一是底物和辅助因子不同,萤火虫荧光素酶需要荧光素、O 2 、ATP 和 Mg 2+ ,而海肾荧光素酶仅需要腔肠素(coelenterazine)和 O 2 。二是发光颜色不同,萤火虫荧光素酶产生黄绿色光,发光波长为 560 nm;而海肾荧光素酶产生蓝光,发光波长为 465 nm。

图 1. 两种荧光素酶检测原理

实验方案

借助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对启动子结构进行分析验证,可先对启动子基本序列进行验证,再对其核心区域进行验证,实验主要流程如下。

验证启动子序列

1、分析启动子

根据已有信息并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初步确定目的基因启动子可能所在位置。

2、构建载体

将预测序列构建到带有报告基因的质粒上,构建表达载体。载体通常使用 pGL4.20 载体和 pRL 系列载体。

3、转染表达

将所要检测的质粒和带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进入细胞内,扩增表达荧光素酶。

4、裂解检测

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添加发光底物,用荧光检测仪或酶标仪进行检测。

5、统计分析

借助 GraphPad Prism5 等软件进行绘图,并分析实验结果。

验证启动子核心区域

为寻找目的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首先分析目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构成,将目的基因启动子重要结构域进行缺失构建,接着将构建载体进行转染表达,裂解检测,最后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寻找验证启动子核心区域。

图 2. 实验基本技术路线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DL101)

Q1 荧光值低

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转染效率与表达效率低

 

多做预实验优化转染条件;在质粒上加 GFP 作为转染效率验证。

 

操作不当

 

使用排枪,加完立刻上机检测;提前设置好机器检测程序。

 

试剂存放不当

 

Luc 按要求分装好存放于 -80℃,Renlia 底物存放于 -20℃,且 Renlia 预先溶解于乙醇中,需注意乙醇挥发问题。

 

反应体系不适

 

细胞裂解液:底物 = 1 : 5,若减少底物用量,需要对应减少细胞裂解液用量以平衡反应体系。

 

Q2 复孔重复性差

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

(1)实验平行复孔(不同细胞孔):不同孔之间的数值影响因素较多。 建议做同一个细胞孔裂解液的技术性平行来检测试剂重复性。

(2)来源于同一个细胞孔的裂解液复孔: 注意实验操作、加样顺序、加样速度及加样量。检查排枪加样是否存在不均一问题。

(3) 控制不同样品和底物混合后至上机检测的时间间隔尽量一致。




上一篇:【科技前沿】远望3号、黑腿白臀叶猴、昆虫多样
下一篇:中疾控专家提醒:“快递表面包装不要带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