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风俗,酗酒与财政



记得我第一次喝伏特加时,脑海中浮现的是高中生物课上的一次实验——“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析出提取DNA”。就像是灌了一口医用乙醇,没有复杂的味道,没有诱人的颜色,更别提多层次的口感,除了酒精,它好像啥都没有。

后来喝的次数多了,门道也慢慢地摸清了。伏特加之所以被用作许多鸡尾酒的基酒,正是因为它无色无味的纯净。与黄酒要温,烧酒要烫不同,伏特加要冰冻过才对路。若是讲究,酒杯也要冰冻过。

伏特加:风俗,酗酒与财政

下班过后想解乏,快乐时光要微醺,聚会宴席图状态,One shot的伏特加一飲而下,如冰泉般滑过喉咙,清清爽爽不挂嗓子,顺着食道,慢慢滑向胃壁,腹部缓缓涌出一股暖流。

俄国人最初把经过三次蒸馏的酒称作“伏特加”,它是俄文“Водка”的音译,该词也是水“вода”的“指小表爱”(俄语里对事物表示亲密的爱称)。

水土之风气,谓之风;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伏特加之于俄罗斯的意义,远超酒精饮料的本身属性。在历史的荡涤下,它已从一众饮料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项饮食风俗。

在俄罗斯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场合和仪式都离不开伏特加的参与。而根据场合的不同,饮酒的礼仪和量也有所差异。在俄国传统中,有四种场合是可以开怀畅饮的:宗教和世俗节日、重要的家庭活动、招待客人和生意场上。生命之水

1386年,热那亚使者带着第一瓶由黑麦、小麦、大麦制作而成的蒸馏酒来到莫斯科,那时人们叫它“Aqua Vitae”(生命之水)。

之所以称它为“生命之水”,是因为它最初用作医疗用途。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这种液体能够杀死食物和饮水中的细菌以预防疾病,同时还是消毒剂、麻醉剂和急救兴奋剂。

时至今日,俄罗斯依然有一些以伏特加为药方的民间土方,例如将胡椒粉与伏特加混合然后一饮而尽,用以治疗肠胃感冒。在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里,饮酒能够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起到生热驱寒、预防风湿的效果。在供暖停止、乍暖还寒的春季,有俄国朋友告诉我,他会在每天睡前喝上一杯伏特加,这样才能安然入眠。

19世纪以后,用伏特加招待客人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要是亲戚、朋友、同事、工友,以及给予过帮助的人来家做客,那一定要用伏特加来招待他。在莫斯科工厂,如果一个人初来乍到或得到晋升,为了工作更加顺利或在遇到麻烦时顺利度过,他一定要请同事和师傅喝顿小酒,尤其是师傅。如果没有伏特加,那就要准备相当于一顿伏特加的礼物。而在有些工厂中,新来的工人只有招待过工友和师傅,即完成了他的“义务”之后,才会被称呼真名。

在圣彼得堡的手工作坊中,老板会在新工匠到来时给所有工人分发伏特加,据说这一做法是为了让工人们能够在“友好的氛围中”工作,并帮助工人减轻长时间劳动的疲惫。

在货币不甚稳定的俄国,伏特加作为一种硬通货,曾在俄国历史上多次担当起货币的角色。人们对于伏特加价值的信任超越了对货币的信任。工厂主可以用伏特加作为工资发给工人,居民可以把它当作酬劳付给前来提供服务的人,还可以用它去兑换其他等价的生活所需。撒旦邪酿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曾发布一份关于酒精和健康状况的全球报告,在饮酒排行榜中,俄罗斯位列第四(第一摩尔多瓦,第二白俄罗斯,第三立陶宛),酒精消费量为每人14.5升,这比世界水平6.2升高了许多。

虽然多数俄罗斯上班族喝酒比较谨慎,生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但有部分俄罗斯人喝起酒来易过量,甚至本就以酒醉为目的。醉后全无形象,放浪形骸,乃至多生事端,导致事故、犯罪频发。

在俄罗斯醉酒,每年造成约50万人死亡;每年30万起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有70%系死于酒后驾车。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酗酒问题被评价为人道主义灾难,被称为俄罗斯的“死亡火车头”。

2016年底,俄罗斯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市还因为饮酒问题进入过紧急状态,原因是有大批民众把廉价的含酒精沐浴产品当成饮用酒的替代品饮用,造成60人死亡。这种名为Boyaryshnik的沐浴产品,山楂气味,含有致命的甲醇。

一般人可能想不通,浴液怎么会拿来喝呢?其实是因为它的酒精含量达到93%,而且250毫升只要60卢布(约合人民币6元),部分小包装的更便宜。对于那些穷困的酒鬼来说,“山楂”是非常好的选择。俄各地都有大批酒鬼喝它,但伊尔库茨克这76人很不幸,他们喝的是冒牌货,仿冒者用甲醇替代了乙醇。




上一篇: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來了!“明星藥”療效如何?
下一篇:才刚见过特朗普 普京试射海燕导弹 公布6军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