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一张毕业照,藏着一个时代的新女性



  图1:百年前的一张毕业照,藏着多少时代的故事。图片来源:Special Collections, Divinity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RG 11, Box 397, Record 918)

  这是一张一百年前的大学毕业照,摄于古城南京,照片上有十位身着学士服的女大学生和一位外国女教师。这些女孩是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后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22届,也是该校第四届大学毕业生,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一年多前,本文作者偶然发现了这张照片,又在金女大校刊中找到了她们的中英文姓名并逐一比对确认。她们是(从左至右):范承杰、黄友黻、姜德馀、彭亚粹、朱驈、英文教师米德女士(Ms. Frederica Mead)、汤汉志、陶善敏、黄孟姒、贝馥如、廖翠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们的故事。

  责编 | 吕浩然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废除科考制度,推行新政改革,由政府倡导并开办新式学校。1912年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制订了壬子癸丑学制,明确规定“⼥⼦享有与男⼦平等的法定教育权”。金女大是民国年间中国14所教会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大学之一,1915年由五个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创办。金女大推崇文理兼修的博雅教育,办学目标是为中国各个领域培养女性精英及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妇女。金女大开办之初设定学制四年,分文理两科,仿照新英格兰的美国精英女子文理学院设置课程。理科包括国文、英文、宗教、体育、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除国文外的科目均以英语授课。

  1919年,金女大首届五位学生毕业,成为中国最早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在1915-1951年金女大36年的办学历史上,共有千名左右女学士毕业,人称"999朵玫瑰",她们日后大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社会栋梁。1922届的金女大毕业生是这999朵玫瑰中的十朵。这十位前辈家世不同、阅历各异,而相同之处是在大学期间都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教育,又经过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熏陶,从而成长为一代新女性。

  图2:上图为1922年6月21日金女大校长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主席台上悬挂着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下图为金女大校刊中1922届毕业生的中英文姓名、部分照片及毕业典礼程序。图片来源:Special Collections, Divinity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Group11, Box 397, Record 919; Box 151, Folder 2947 & Box 128, Folder 1638 )

  笔者在网间仔细搜索,找到了其中八位留下的或简或繁的印记。走出校门之后,她们有的进入职场,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回归家庭。这八人当中,四人从事医务工作、四人投身教育事业;六人曾出国留学或工作,其中一人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一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四人获得硕士学位,她们的经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笔者在本文中将她们的故事汇集到一起,意在展现一个世纪前女大学生们的群体风貌。

  陶善敏(图1右四,Tao Shan-Ming,1896年出生,浙江嘉兴人)

  陶善敏大学毕业后获得“巴伯东方女子奖学金”资助,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深造。1924-1927年间,由洛克菲勒奖学金资助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继续读博,成为中国第一位微生物学女博士,她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一些普通苍蝇早期幼虫阶段的比较研究》,毕业后在密歇根州卫生部担任一年高级细菌学家。陶善敏于1928年回国,1929-1931年间任中央防疫处细菌学技术专家,1931-1933年间任上海玛格丽特·威廉姆森医院临床实验室主任。1933年起,她担任中央防疫处疫苗股的负责人,抗战期间内迁昆明,与“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人一起从事疫苗研发工作 。陶善敏的丈夫林宗扬是著名医学教育、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第16卷第4期(1930)刊登了陶善敏的文章《血清及疫苗之检定》,呼吁重视对疫苗质量的检验。文中写道:“此等事业,关系人民生命,切望卫生部对于国内制造所,加以考验。使此种之药品,皆有确实效价,以免误医!”她的另一篇文章《中国女子医学教育》发表在该刊第19卷第6期(1933)上,文中提到了1919年苏州女子医学院停办,职员和设备并入上海西门妇孺医院,随后成立上海女子医学院之事。1951年,陶善敏与郭可大、谢少文合作翻译的第三版《秦氏细菌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与汤飞凡等人合著的《细菌学》于195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一篇:二战中最重要的三大发明,一个保命、一个丧命
下一篇:首儿所职工子女暑期“细菌大探秘”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