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生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领军人物田志



□文/摄 本报记者 毛晓星

顶着烈日,在牡丹江农科院的试验田里,每当看到株型合理、荚上下均匀、茎秆韧性好的材料,田志喜都要停留很久,兴奋地与小伙伴们反复分析,研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其特性。聊着、走着,整整转了一大天儿。

“这个好!是真的好”“一定要拿出来真的好东西”……操着河北口音的田志喜,激动时语速加快,黑黝黝的脸颊、生满老茧的双手与有趣的言语反差极大,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国内大豆生物育种研发领域顶尖新生代领军人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科研大牛”,去年刚刚获得了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全国仅有50人,农业领域仅1人。

国内大豆生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领军人物田志

田志喜(左一)和王燕平(左二)交流对表型性状的看法。 杜维广(左二)和田志喜(右二)探讨理想株型。

田间不断飞舞着调查竿

早上8点,位于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以下简称“牡丹江分院”)的大豆育种试验田里,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的一众小伙伴,尤其是几个80后、90后年轻科研人员,无不用崇拜的眼神盯着这位刚从北京赶来的国内分子设计育种顶尖专家田志喜研究员,拿着小本本步步紧随,并下田现场聆听专家们研讨和科研分享。

这是田志喜团队和牡丹江分院大豆所王燕平、任海祥团队合作一年以来的首次现场深度接触,但平日里两家团队视频、微信不断,彼此早已熟知合作领域的科研方向和兴奋点在什么地方,研讨起来十分顺畅。

“你看这个叶子大,透光性不好,所以结荚就少。大豆是光敏植物,透光好很重要。”说着,田志喜用调查竿拨了拨旁边的一组大豆材料样本,“这个回弹真好,抗倒伏能力很强嘛”……

从早饭后转到太阳落山,田志喜不断地交流和强调自己的科研想法:“我希望咱们合作的品种是密植的、株型好、通风透光性好的”“分级记录时,别上去就记,走上两遍感觉感觉再定是几级”……

王燕平将田志喜的想法全部记录下来后表示,结荚数、株高、茎粗、总粒数等表型和性状数据的测量,他们很多都能在田间完成,基础数据收集还是很快的,并当场立下军令状:虽然数据量十分庞大,但保证“十一”前把相关基础数据全做好,争取明年3月份顺利申报课题。

走到两个团队共同研发的“科牡豆2”和“科牡豆6”等品种地块,田志喜对共同研发的科牡豆系列品种的综合表现十分满意:“你们的科研基础和田间管理能力是真的强,常规育种能力更是厉害。”

据介绍,两个团队合作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大豆“科牡豆6”,蛋白质含量45%,比黑龙江高蛋白大豆审定标准高1个百分点,亩产潜力达240公斤以上,该品种高产、优质、广适性强,预计明年可推向市场。

国内大豆生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领军人物田志

豆子长势不错,茎很细,韧性十足。

两家合作缘于一个人

田志喜团队牵手牡丹江农科院,缘于一个人,也是国内大豆育种学家杜维广。

几年前在一次全国研讨会上,田志喜在电梯里偶识了时任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的杜维广,“我久闻杜老大名,去年更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结缘了牡丹江分院,探讨育种合作。”田志喜说。

面对镜头,杜老十分谦虚低调,让记者多写写两个团队的领军人物田志喜、王燕平,“他们才是大豆的未来和希望”。

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院长董清山这样描述年逾八旬的杜老,“杜老对新生事物接受特别快,在分子模块育种方面和中科院地理所合作,已有成型品种。还领着大豆所这帮后辈往前走,上项目、出品种、培养人才,立志研发出突破性大品种,是一个有大豆梦想的农学家。”

“术业有专攻,在常规育种方面,我们与牡丹江分院大豆所的专家差得太远,人家用竿子一扒拉就知道好坏。不过我们坚信,只要找准方向将生物技术育种和常规育种结合起来,肯定错不了。”田志喜说。

刘书林是田志喜带的博士后,也是田志喜科研团队中业务过硬、责任心极强的成员之一:“今天上地一看,我真服了。杜老他们真是厉害,在我们提供材料中选种的这些品种,长势都很不错,给我们很多惊喜。”

“只有解决群体光照利用问题,才能解决理想株型和理想型之间的问题”“群体高产密植还要注意效益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低碳环保前提下的高产”“我们要做全营养型品种育种,提高大豆营养价值,获得含高含硫氨基酸突破性品种,需要田老师团队帮我们做分子基因编辑,这个你们是大拿”……

晚上进行的座谈会上,牡丹江分院大豆所的专家们句句唠得全是干货儿。

明年加速耐盐碱品种研发


上一篇:科美诊断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下一篇:环辛烯 构成反应迅速的无毒生物分子标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