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经纬连续出手,高瓴、字节新入局,这个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天空吗?科学家们会说,我们见过凌晨一二三四五六点钟的天空。

" 半夜两三点起床关仪器 "" 遇到复杂的实验,在实验室支个行军床,待个三四天 "" 实验中存在大量重复工作,一个环节错了又得重新开始 " ……对于科学家们,这些令人 " 头秃 " 的颠倒生活已经是日常操作了。

很难想象,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不少科学家团队靠着传统的研究方式方法产出着国内最先进的科学研究。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趁手的实验室科研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提高科研效率,缩短科研成果产出周期。在市场需求和各种外因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嗅到机会的本土创新者们崭露头角,开始挖掘实验室场景下科学家们的多样需求。与此同时,对市场风向最为敏感的投资人们也闻风而来。

根据动脉网的观察,投资机构近两年在较密集地出手智慧实验室。

红杉、经纬连续出手,高瓴、字节新入局,这个

相比一年疯狂吸金数百亿的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而言,智慧实验室的投资来得更加理性,但同时也看得更长远。根据动脉网的不完全统计,智慧实验室自 2016 年兴起到 2019 年间共有不到 10 起公开融资事件,到 2020 年增多到一年 6 起,并在 2021 年开始比较集中地活跃起来。

在 2020 年至今的 22 起智慧实验室领域融资事件中,各家资本总共投入了超过 25 亿元的资金。从统计数据融资事件轮次来看,A 轮及以前的事件数占了约 63% 的比例,这是因为企业发展尚未成熟,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另外,也是由于我国智慧实验室市场基础较弱,一些资本还处于试水状态。

其中,2021 年是智慧实验室的活跃期,共发生了 13 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近 14 亿元。其中,不乏北极光、创新工场、红杉中国、经纬中国等一线 VC 的身影。2022 年初,高瓴创投、字节跳动完成投资,赶上了智慧实验室这趟列车。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恩舍家族办公室、嘉程资本、凯泰资本、元禾原点(排名根据首字拼音顺序)等在智慧实验室领域有所涉猎的投资机构访谈,我们大致看出了一些现实和趋势,供大家探讨。

内外原因催生千亿蓝海,

VC 扎堆进入

安捷伦、赛默飞、罗氏、雅培等药械巨头在 2000 年初便开始了实验室智慧化改革,得益于自身资源积累和充分的经济环境,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慧化实验室布局。

" 国内实验室数字化、自动化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早期通过大力购买仪器、招募团队等方式扩张科研力量。随着创新药企、检验检测等机构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基础建设的逐渐完善,国内实验室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逐渐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进化,从劳动密集型向脑力密集型转变。" 凯泰资本分析道。

我们可以从内部催化和外部推动两方面来探讨智慧实验室为何能在近几年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内因上,随着实验规模扩大,实验室诸多阻碍越来越明显,如实验室管理合规风险、实验室人员工作稳定性和发展路径不明、数据非标准化管理和处理,以及大量人力重复性劳动带来的流程不可控、效率低等问题。

元禾原点 Healthcare 合伙人胡晓方博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 Med-X 研究院教授,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她回忆,研究生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熟悉和掌握基础实验技能,而且每个学生动手能力不同,实验效率也无法保证。另外,生物学实验的流程都很长,学生常常一天在实验室里待上 10 多个小时,除了真正的动手操作,更多的时间都在等待实验流程,费时费力。

" 从科学训练的本质来讲,科研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每天忙于重复的实验,能深入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有一个智能系统,按照实验设计输入程序便可自动完成大部分基础实验、得出结果,科学发现效率就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们也会有更多时间用于思考,然后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在制药研发等领域也存在相同的情况。" 胡晓方博士说道。

外部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润缩减催生医疗行业自动化、数字化需求。嘉程资本生物领域投资人赵婧雅分析到,据德勤估计,新药上市平均成本已由 2010 年的 11.88 亿 美元上升到 2019 年的 19.81 亿美元,药物研发内部回报率则由 10.1% 降低到 2019 年的 1.8%。如何增加研发效率是很重要的问题,智慧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大量生物公司的竞争也使降本增效成为必然趋势。




上一篇:公众科学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知名植物学家带公众云端漫步非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