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科研,而非行医



基础医学:科研,而非行医


基础医学:科研,而非行医


目录

Contents

关于学科本身

学科的知识结构

专业前景

专业的文化氛围

作者 |冯同学,北京大学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八年制在读

李同学,北京大学2020级基础医学专业八年制在读

关于学科本身

本篇文章中的“基础医学”指的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医学(10)”分类下的“基础医学类(1001) ”,内含“基础医学(100101K)"一个细分专业。

—Σ—

大多数同学在看到基础医学的招生简章之前大概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对于身边没有相关从业者的人来说,在望文生义的过程中大多会对“医学”有一定的模糊认识,至于“基础”在哪大概会有一些方向上的感觉,但具体谓何往往没有什么概念。

在医学类专业中,临床医学专业一直倍受关注,也是许多有志于从事医学事业的同学的首要选择。相比之下,基础医学专业的“知名度”似乎稍逊一筹。实际上,如果把临床医学看做是在前线与疾病短兵相接、殊死搏斗的战士,基础医学便是在后方提供敌军情报、推动战争武器不断进化的指挥部。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诊疗手段的进步,都离不开基础医学研究者们的努力。

—Σ—

人类历史总是伴随着疾病与死亡,在人类数千年文明进程中,医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五千年前的神道医学,两千五百年前的经验医学,三百五十年前的生物医学,七十年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再到近二十年的“医学+X”交叉发展医学,基础医学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探路者。如今,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基础医学已成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原动力。

人体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整体,每一项生命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机体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这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给出的定义,看起来虚无缥缈,实际上阐释了基础医学的核心与内涵:核心是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结构与原理,内涵是背靠临床,为临床工作展开基础性研究,推动临床诊疗发展。

医学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优秀的医学事业从业者,现代医学分支众多,各有侧重,人才培养都始于通识教育,而必经基础医学教育,而后进入专业教育,再至毕业后教育阶段。在漫漫学医路上,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和基石。而基础医学作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在全面健康保障体系中举足轻重。

基础医学要培养的是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基础医学基本教学能力和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战略家。

基础医学:科研,而非行医


学科的知识结构

01

培养方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基础医学是交叉学科。基础医学以医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整体呈现为“医学+X”模式(X包含理学、工学、信息学等医学相关课程)。

医学课程大多分为课堂学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基础医学本科阶段一般是五年,一些大学会招收八年制项目,在学制上完成5年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完成8年可以获得医学博士或理学博士学位。

在学业上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为例,设置医学预科阶段1年,基础医学课程阶段2年,临床医学课程阶段0.5 年,科研实习阶段0.5年,二级学科阶段4学年。

—Σ—

对于基础医学本科生而言,尽管各院校的课程设置略有不同,课堂学习的必修课程都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医学课程的特点,医学专业选课空间较小,大多是排好的课表,选修课程也大多与医学相关,专业选修课大多与深入学习二级学科相关。




上一篇:你好,我叫唐山!这是我的最新简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