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过敏症临床特征及致敏蛋白



关注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荞麦过敏症临床特征及致敏蛋白

汤蕊,陈适,孙劲旅

摘要

荞麦在我国分布极广,且用途广泛,其种子可食用,谷壳可作为枕芯的填充物。荞麦富含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越来越普遍成为流行的健康食品,因此荞麦过敏患者日渐增多,引起了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的重视。本文总结荞麦过敏症的发病率、易患人群、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接触途径和诊断标准,并对荞麦致敏蛋白的研究进行总结,了解荞麦过敏症的临床特征和荞麦致敏蛋白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字

荞麦过敏症;临床特征;致敏蛋白

荞麦属于蓼科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史。荞麦在我国分布极广,著名的产地有四川的凉山地区、内蒙古、西北及东北等地,且其用途广泛。人工栽培的荞麦主要有4种:甜荞(F.esculentum Moench)、苦荞[F.tataricum(L.)Gaertn]、翅荞(F.emarginatum Mtissner)和米荞(Fagopyrum spp)。其中甜荞和苦荞是主要的栽培种。甜荞亦称普通荞麦,为中国北方地区栽培的主要荞麦品种。本文所提及的荞麦主要指甜荞。荞麦有丰富的营养,含有以赖氨酸为主的必需氨基酸、以淀粉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和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此外,荞麦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膳食纤维的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特别适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食用[1]。所以近来食用荞麦的人群越来越多,荞麦越来越普遍地成为流行的健康食品。荞麦不仅可用于食用,其谷壳还可作为枕芯的填充物。荞麦枕是用荞麦壳做枕芯的枕头,由于荞麦壳独特的构造,具有透气性良好、永不变形、可塑性强和冬暖夏凉等特点,据《本草纲目》记载,荞麦壳枕有明目、清热安神、促进睡眠等作用。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饮食,还是日常生活,人们与荞麦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

荞麦过敏症临床特征

01

发病率

1909年美国人Smith首先报道了荞麦过敏症,当时仍称为“荞麦毒性”[2]。对某些特殊体质的患者,摄食或通过呼吸道及接触荞麦可能引起过敏。荞麦过敏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仅有日本学者曾经报道,Takahashi等[3]观察到在日本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约有0.22%对荞麦过敏。意大利学者在11个变态反应门诊观察了多中心荞麦过敏症占全部来诊过敏性疾病的比例,为3.6%[4]。北京协和医院曾观察到,在来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中,荞麦过敏的比例也为3.6%[5]。所以,荞麦过敏症在我国并不十分罕见。

02

易患人群

荞麦过敏症多发于儿童,北京协和医院曾观察发现约60%的荞麦过敏症患者为儿童[5]。Nakamura[6]也曾分析169例荞麦过敏患者,约86%为儿童。荞麦过敏症患者中少年儿童比例较高可能与儿童的消化道黏膜屏障不健全有关。但也有报道提示,食物过敏虽常见于儿童,但随着年龄增长,消化系统逐步成熟,一些儿童患者可逐步自愈,这也可能是成人少见荞麦过敏的原因之一[7]。正因为荞麦过敏症好发于儿童,且儿童自制力差、对疾病的叙述能力差、抗病能力也差,因此危害较大,更应注意本病。

03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荞麦过敏症的发病机制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B淋巴细胞可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IgE(special IgE,sIgE),这种sIgE能和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上的sIgE受体结合,使机体致敏。若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这些抗原可与相关细胞表面的sIgE结合,使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皮肤、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效应器官。

荞麦过敏症临床表现多样,若累及呼吸道,可引起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堵、眼痒、咳嗽、喘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累及胃肠道,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累及皮肤,可引起风团、皮肤充血、水肿、斑丘疹等;若累及循环系统,可引起头晕、晕厥、血压下降等。荞麦过敏症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预后也各有不同[8]。北京协和医院曾观察荞麦过敏症患者,发现其临床以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以及皮肤表现为主,个别严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5],可在半小时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最终导致死亡[9]。

04

接触途径




上一篇:离心式空压机工作原理与运行维护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吹扫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