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多肽VS小分子化药:药学研究有哪些不同?



合成多肽VS小分子化药:药学研究有哪些不同?


近年来,多肽药物发展极快,是新药研发企业不可轻易放弃的一个领域。

文 | 药疯

导读:药物研发,尤其是新药研发,在项目调研之初,即要锁定研究对象为小分子化药,还是大分子生物药,从而配备差异化极大的研发队伍。而在二者之间,实际上还有一个大方向的品种,即多肽药物,近年来发展极快,是新药研发企业不可轻易放弃的一个领域。现,即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来介绍多肽药物,尤其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合成多肽药物,其药学研究VS小分子化药,都有哪些不同之处?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将根据自身项目研发经验,及指导原则的学习,对此进行描述、分析、总结。

01

合成多肽-药物特点

多肽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20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多肽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且随着多肽技术的不断进展,在大量药物获批上市占领大量市场份额的同时,已有部分品种完成了从常规的注射使用,转化到口服给药,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增加,适用范围得到更大扩展。

合成多肽VS小分子化药:药学研究有哪些不同?


图1.1 蛋白质VS多肽~分子大小和化学结构示意图

(图片源:doi.org/10.1016/j.apsb.2021.04.001)

而随着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分析技术等的发展,合成多肽药物的开发也成为药物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多肽,可以对天然多肽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增加多肽与受体的亲和力、选择性,增强对酶降解的抵抗力或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甚至由受体的激动剂变为拮抗剂;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例如以多肽固相合成和组合化学为基础的组合肽库合成技术,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多肽化合物成为可能,药物筛选的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多肽主要由氨基酸构成,这使得多肽类药物在制备方法、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等方面又有与一般药物不同的独特问题。故,本文将主要从技术角度来介绍多肽药物与小分子化药的不同之处。

合成多肽VS小分子化药:药学研究有哪些不同?


图1.2 固相肽合成顺序与逻辑

(活化、偶联、去保护、洗脱和切割)

(图片源:doi:10.1016/j.drudis.2009.10.009)

02

小分子化药的早期药学研究基础

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先重点介绍下小分子化药的新药开发历程。

对于一个小分子化药,生命周期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可以归结为Hit、Lead、PCC、IND、I~III期临床、NDA、Launch,其中,IND申请可以说是前半生的重要里程碑,所以,其相关的技术指南是重要的研究基础指引,具体可参考国内CDE于2018年发布的《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其重点内容如下所示:

➣ 资料格式及内容

I期临床试验申请的申报资料应以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方式提交,电子资料可以CD的形式送交。格式和内容可参照研究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通用技术文件(CTD)的要求整理提交。

➣ 药学研究信息

随着药物研究进展不断深入,在不同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于新药申请Ⅰ期临床研究的药学研究资料,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重点关注对计划研究的受试者安全性相关的药学研究信息(如基于现有知识对杂质谱的解析,有关物质检查专属性、灵敏度的方法学验证,潜在遗传毒性杂质分析和控制,生物新药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等)。根据药学部分所提供的信息,当对安全性问题产生担忧或数据不足以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应暂缓临床试验。另,对于具有生物毒性、带有放射性核素等的新药,或涉及生物安全性风险的新药,应按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相关研究资料、研究计划及风险控制措施。PS:具体小分子化药IND阶段药学研究见下表内容。

表2.1 小分子化药IND阶段药学研究内容

合成多肽VS小分子化药:药学研究有哪些不同?


03

小分子化药NDA阶段重点药学关注

创新药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研究深度是为了符合不同阶段的非临床/临床研究要求,以阶段性的满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上一篇:延寿41%?美科学家研究突破:30天一次喷雾式基因
下一篇:中国多肽合成试剂行业市场调研及“十四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