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新华社内罗毕11月29日电 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国南京和位于东非大裂谷一带的肯尼亚纳库鲁,虽然相距万里,却因一座实验室而紧紧相连。

“将农业提质增产是肯尼亚科研工作的目标。现在有了中国专家,有了这座实验室,我们如鱼得水,成果将像我们的玫瑰花一样绽放,鲜艳亮丽。”肯尼亚农业专家、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理查德·穆卢瓦说。

中国农学教授扎根非洲20余年

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设立于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据介绍,实验室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人员;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发掘、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合作研究;提高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6月25日,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一)和肯尼亚工作人员及研究生准备走进位于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埃格顿大学历史悠久,以农业为特色。学校距离首都内罗毕约140公里,海拔约2000米。从1994年起,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共同执行中国教育部三期“中肯高教合作计划”,在埃格顿大学建立了“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肯园艺技术合作中心”。

1997年,因援助项目所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被派到埃格顿大学交流。为了中肯两国的农业科技合作,刘高琼在这里一待就是20多年。

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6月25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一处花卉温室大棚里,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二)正在和学生们讨论花卉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记者一行在校园一处花卉温室大棚见到刘高琼时,身着粉橘色衬衫、头戴棒球帽、脚踩运动鞋的他正和学生们讨论花卉育种。

刘高琼在埃格顿大学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温室管理、蔬菜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每天,他的活动路径是四点一线——家、课堂、实验室、试验田。“这里已经是我的家,我的第二故乡。”年过半百的刘高琼说。

“实验室”助力非洲学生做科研

多年来,刘高琼见证了中肯农业技术合作的务实加深。

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6月25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一处温室大棚里,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教授正在检查大棚内的温度。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2016年,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在肯尼亚揭牌。2019年,两校联合申报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中国科技部审批通过的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终于,肯尼亚农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搞研究了。”刘高琼说起当时的审批通过,依旧兴奋不已。目前,有30多名硕士、博士利用这个实验室做科研。

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6月25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里,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一)正在跟肯方教授(左二)和肯尼亚的研究生交流实验成果。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有了实验室,园艺专业学生穆罕默德·宗瓦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宗瓦说,在刘高琼指导下,他的主要科研方向是优化木薯品种,使其高产且抗虫害。实验室里,他培育的改良木薯苗正茁壮成长。

“实验室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让我不再单一地靠田间实验进行作物研究。”他说。

全球连线 这座实验室,让非洲农业专家直呼“如



6月25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的一处温室大棚里,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右)正在和埃格顿大学读研的南苏丹学生格洛丽亚·约瑟夫·拉苏讨论秋葵的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此外,周边国家的学生也慕名前来求学,希望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拓展农学知识。




上一篇:实验室检测技术在猪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护士应警惕!静脉输液中几种常见的、不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