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曾溢滔




他一生可谓功勋卓著。他倾毕生之心血,潜心于医学遗传学和分子胚胎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疾病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他在国内率先攻克了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组织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血红蛋白病普查,发现了8种世界新型血红蛋白变种,在血红蛋白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世人瞩目。
他就是——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曾溢滔

全国先进工作者曾溢滔


曾溢滔,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首任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和分子胚胎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疾病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他将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发展了一整套遗传病分子诊断技术,在国内率先攻克了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杜氏肌萎缩症、血友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在血红蛋白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组织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血红蛋白病普查,发现了8种世界新型血红蛋白变种。
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牛类性别决定基因SRY的核心序列,成功地通过鉴定胚胎的SRY基因和胚胎移植来控制牛、羊等经济动物的性别。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中,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头乳汁中表达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山羊和整合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以上成果被两院院士先后评选为1998年和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并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基础科学研究新闻之榜首。
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编了6部专著,5次荣获国家级、20多次获部委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功臣、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当选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矢志不渝,
沉湎于血红蛋白领域研究
193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的曾溢滔,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当时出任生物系主任的谈家桢,鼓励他建立一个生物化学遗传研究室,在炎热的夏日为他申请到一根当时非常珍贵的铂金丝,使曾溢滔制作出中国第一台血红蛋白电泳仪,并鉴定出国内第一例异常血红蛋白。
研究生毕业后,曾溢滔被分配到上海第一结核总院从事针刺麻醉研究。
虽然专业与工作相去甚远,但曾溢滔痴心不改。每当看到生命垂危的病人无助的双目和他们的家人,感知到全世界一亿多人携带血红蛋白病基因的患者的祈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令他从未动摇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的决心和研究的深入。在此后12年里,他仍充分利用余暇潜心血红蛋白领域,不断收集和整理血红蛋白遗传的资料和信息,默默耕耘在这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全国先进工作者曾溢滔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未停歇脚步的曾溢滔以《血红蛋白生化遗传的研究》一鸣惊人,获得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奖,更在1979年撰写出40多万字的《蛋白质和核酸遗传病》一书,此书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首部专著。
这对于刚刚迎来科学春天的上海遗传学界无疑是一片欢欣鼓舞。此时,曾溢滔才三十九岁,年富力强。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此时,曾溢滔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托,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主持举办了医学遗传学学习班,他将遗传学界的专家权威纷纷请来登坛授课,他们开阔的视野与触类旁通的学术感知力及不屈不挠的坚忍精神,深深影响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42位医学精英。此后多年,他们在这些名家的熏陶下长期潜心研究,成为中国第一批医学遗传学的领军人物,而曾溢滔的开创功不可没。上海市儿童医院也因此成为中国这一领域举足轻重的阵地。
率先开展遗传病
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1978年,曾溢滔与夫人黄淑帧白手起家,建立起上海市儿童医院遗传学研究室。
此时,一位来自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女留学生开启了曾溢滔的另一段人生。这位严重贫血的女孩子久病不愈,多方求医,病因不明。曾溢滔夫妇利用其独创的血红蛋白电泳分析、血红蛋白肽链“指纹图谱”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测定,诊断出她患有世界上一种新型的血红蛋白病——δβ+地中海贫血组合HbS(镰状细胞贫血)病。
这是中国首次完成的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在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上一篇: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用户数量逐渐趋于饱
下一篇:【首发】金匙基因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成为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