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梳理第二章:胸痹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了“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梳理第二章:胸痹”,请您查阅。

相关推荐: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梳理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报名暂未开始,为防止错过报名时间,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获得我们的报名时间等重要节点提醒服务。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二节 胸 痹

【概说】

一、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二、沿革。

1、《内经》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症状,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

2、《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专门进行论述。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主要治疗法则: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3、宋金元时代有关胸痹的治疗方法已十分丰富。

4、明清时期对胸痹认识进一步提高。

5、后世医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三、讨论范围。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系等疾病。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证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

2、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甚至阳衰阴竭,心阳外越。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其中又以血瘀、痰浊多见

3、胸痹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

轻者——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临床表现胸中气塞,短气。

重者——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临床表现不得卧,心痛彻背。

4、有缓作与急发之异。

缓作——渐进而为,日积月累,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痞痛作,发作日频,甚则心胸后背牵引作痛。

急作——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因感寒、劳倦、七情所伤等诱因而猝然心痛欲窒。

5、病机转化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或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重,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亦有无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二、病证鉴别

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2、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混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与饮食有关,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

3、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主次:标实区别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不同。本虚——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2、辨病情程度:轻——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息即逝;重——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重症或危候——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休;顺症——疼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能缓解;危候——服药后难以缓解。

二、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扶正,必要时标本兼顾。

(★胸痹心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怎样理解?)




上一篇:“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及事迹简介
下一篇:合肥本周主打多云天气 最低气温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