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百篇科普文手撕谣言 这个上海90后医学博士怎就成了辟谣斗士?



(原标题:用上百篇科普文手撕谣言 这个上海90后医学博士怎就成了辟谣斗士?)

用上百篇科普文手撕谣言 这个上海90后医学博士怎就成了辟谣斗士?


《这不是段子!有一种脑梗死叫陪孩子写作业》《延禧攻略:五阿哥永琪是怎么死的?》《经常熬夜记性会变差,真的》......其实,这一篇篇好玩又接地气的科普文章都出自一位90后之手。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这就是我的追求。”90后的黄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复外科的博士生,但从2016年开始,她就在临床科研之余,写下了200多篇科普文,其中不少成为爆款。这一切,源自她那段临终关怀志愿者的经历。

“2016年我开始在上海肿瘤医院做志愿者,那段日子我见到了太多因为癌症走到尽头的人。”黄佳说,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后,体验了真实的人情冷暖。

曾有一对老夫妻,妻子因癌症过世后,丈夫来到科室对每个人致谢,“最后他把香烟全分给了保安,就这么离开了。”回想起这段往事,她若有所思,“我们当时以为他是准备一个人重新开始,没想到之后得到了他自尽的消息。”

黄佳思索良久,萌生了想要做些什么帮助别人的念头。“不治已病治未病,从我力所能及的事着手,粉碎错误的医学谣言。”

从此,黄佳在科普写作上一路向前。

为科普传播勇做“标题党”

术业有专攻,医学博士的黄佳本不擅长写作,而第一篇获得采纳的文章让她寻到了方向。

“记得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科普文叫《憋住,此文有味道,别闻!!!》,讨论的是硫化氢,也就是俗称的‘屁’。”说到这儿,黄佳不忘感谢自己的妈妈,“她老说‘放屁’有利于健康,结果我查阅了大量文献以后发现确实如此。”

没想到这么“重口味”的标题让公众号“科普中国”的编辑如获至宝,对方当晚就加了她的微信。这么一来二去,如今的黄佳已在科普界小有名气,而且还带动师弟一起写科普。

“我还把起标题的技巧传授给了师弟周晓博,他的文章《内裤一天不换有多脏?为了健康必看!》在2017年底也获得了人民日报转载。”谈到科普创作,黄佳滔滔不绝起来,她还告诉记者,“追热点”也是一项必备技巧。

《<我不是药神火>了!慢粒你了解吗?》《<皓镧传>男主角子楚早早领盒饭,原来是因为心肌梗塞……》《吴彦祖变苏大强,就一个眼袋的事!问题来了,多睡觉就能变美?》细数着自己和学弟原创的文章,黄佳自信地问,“和记者比起来,我跟踪热点的能力也不差吧。”

一直在同“长辈群”内的谣言“斗争”

写作至今,黄佳的科普文曾获得人民日报、科普中国、丁香园等媒体与机构的转载,“10万+”的阅读数对她来说信手拈来。

科普文的题材多种多样,在她看来“朋友圈”“长辈群”内的谣言最为广泛,也最值得攻破。“我爸特别喜欢分享有关喝酒方面的帖子,所谓‘小酌怡情’,但我负责地说,我查阅资料并询问专家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喝酒就会伤身!”

又比如长辈是否曾让你远离微波炉,号称“微波炉有辐射”?“我妈甚至因为这种说法不让我用微波炉。”结果黄佳用文字说服了她,也在网上普及了一波科学知识。

“帮助了他人,这其中有我的爸妈,有我的同学朋友,

更多的是我不认识的人。”在黄佳看来,徜徉医学与文学之中,令自己发挥了更大的价值,“让人们更方便地了解专业知识,深入浅出普及科学,更健康更科学地生活,未尝不是行医的另一种方式。”

黄佳告诉新民晚报记者,未来再忙她也不会停笔,“手术刀和笔杆子我都会坚持拿下去。”





上一篇:浙江苍南回应“教招”试卷雷同:系第三方机构
下一篇:确认了!2020考研西医综合大纲依旧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