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袖标点亮社区文明之灯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叫红袖标……”这首歌名叫《“红袖标”团队之歌》,填词人周圣清是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矿院小区里的“名人”,大院里,无论老少,只要在路上碰到她,都会停下来,认认真真地跟她打声招呼,亲热地唤一声“周老师好”。

周圣清原是矿院社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生勤恳,待人热忱,1991年,从岗位上退休后,闲不住的她联合起几位老同事老邻居,组建起了一支晨练队和一支文艺队,为小区带来了欢声笑语。后来,周老师又主动地扩大了“业务”范围,将社区里的电工、木工、水工、理发师等有特长的热心居民,组织成“平安志愿服务队”,并组建注册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红袖标爱心助邻社” ,成立了“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日常生活中,这支队伍配合社区,义务开展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志愿活动,投入到照顾帮扶孤病残老人的志愿服务中,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活跃力量和社区建设的好帮手。

余热映初心:共建文明新社区

【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袖标点亮社区文明之灯

“请各位注意关好门窗,注意用电用气安全,3栋的住户,衣服还晾在外面……”刚进入7月,午后的诗城暑气正盛,花山矿院社区“红袖标”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例行巡逻。看看哪家的门窗没关好、提醒居民注意用电用气安全……红衣红帽红袖标,队伍所到之处欢声笑语,矿院社区里一派安详和谐的景象。

“红袖标”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目前成员已有近百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也已年过六旬。工作中,这支队伍被分成扶贫帮困、登门维修、义务治安巡逻、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等不同小组,成员们自觉担任起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呵护家园的“巡逻员”、邻里矛盾的“调解员”、民情民意的“信息员”和党的政策“宣传员”,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我们的大管家”。

上午下午各两个小时治安巡逻;每天上门为特困群体买菜、理发、打扫卫生;走家入户一遍遍宣传文明、环保和限放烟花爆竹;去敬老院、福利院表演自创的节目;去幼儿园、学校传播正能量……每天,队员们准时上岗,轮流值班,工作中,他们老当益壮,热情活跃,不管是上门服务维修、社区文明创建还是小区治安巡逻、居民矛盾纠纷调解、社区信访维稳,多年来,志愿者们在一件件小事中,给社区带来满满正能量。

73岁的汪水英老人2005年加入志愿者服务队,成了一名光荣的“信息员”,社区谁家有困难,一个电话,汪老就上门帮忙去了。“社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帮助别人把事情解决了,就像把自己家里事情料理好一样,社区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文明,自己心里也好高兴。”

“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居民们对文明有了向往和追求,这支队伍为我们进行社区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同时,周老师也为我们和居民之间架设了一架沟通的桥梁,社区和志愿者在工作上互为补充,与居民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他们是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矿院社区党委书记潘红表示。

红心向党:志愿服务勇追梦

【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袖标点亮社区文明之灯

首批“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务组织”、中共安徽省委“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优秀团队”、全市“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红袖标”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在这群老人身上,比荣誉更加耀眼的,是他们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坚守。

周圣清记得很清楚,自己是2012年7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老人家一辈子不甘落后,无私奉献,能够成为一名党员,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是个孤儿,是在党的关心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现在我有能力,就要以实际行动回报党恩,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

在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前,周老早已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计得失,无私奉献,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老年大学是社区老年人休闲学习的好去处,但在开办之初,也遇到过大大小小不少问题,都是周老一件一件解决的。没人来上课?周老挨家挨户作动员;缺教材?缺师资?周老动员自家儿女和老伴齐上阵,从2009年开始,一家人都成了社区老年学校的义务老师,每学期,按课程表上课从来没有间断过。当时,女儿听说学校缺粉笔,立即起身,搬来一大箱粉笔、笔记本,圆珠笔。儿媳表态说:“妈,我志愿做一名义务老师,只要您安排课程,我随叫随到。”




上一篇: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
下一篇:留守儿童的快乐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