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农业,赵春江、罗锡文、邓兴旺等25位院



关于未来农业,赵春江、罗锡文、邓兴旺等25位院士这样说

2022-04-15 11:14 来源: 35斗

原标题:关于未来农业,赵春江、罗锡文、邓兴旺等25位院士这样说

本文来自35斗公众号,作者唐继业。

根据35斗相关研报,纵观全球农业,大致经历了机械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三大发展阶段,即将进入多技术融合、多因素驱动创新的“未来农业”时代。这几大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信息利用能力和相关要素创新应用能力。

我们认为,技术融合创新开启未来农业时代。未来农业,是以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为纽带,对农业、食物系统进行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变革。具体应用方面,包括大田种植领域的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水稻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设施农业方面的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禽畜养殖方面的精准饲喂、监测、自动挤奶等;水产养殖方面的水体监控、饵料自动投喂等;也包括食品生产的原料、流程、工艺方面的革新。

各国均重视对未来农业的布局,并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行业基础、科技能力等,发展出了不同的未来农业布局路径。其中,美国是机械化农业的典型代表,德国是将先进工业体系引入农业的典型代表,以色列是特种种植、精准控制方面的典型代表,中国则需博采众长,发展适宜我国独特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的未来农业之路。

对于“未来农业”,多位院士有过重要论述。今次,35斗系统整理了近年来农业领域院士们关于“未来农业”、“智慧农业”、“种业创新”等关键议题的新闻报道、会议发言和科研论文。以期从院士们的视角透视“未来农业”,找到发展“未来农业”的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

以下是25位院士的相关论述(注:按姓氏笔画排序)

1.万建民院士: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尹飞虎院士:做好水资源科研攻关是关键

3.邓兴旺院士:为中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4.朱有勇院士: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种子资源库

5.刘仲华院士:科技与文化联动,让中国茶品牌熠熠生辉

6.李天来院士:发展智慧农业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合作

7.李玉院士:食用菌可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8.杨焕明院士:对农业食品的深层理解、农业技术的前瞻预判,是农业科技领域科学家应具备的能力

9.吴孔明院士:多层面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10.汪懋华院士:推动智慧农业创新驱动发展

11.沈其荣院士: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关注农业土壤肥力和果树生产是其研究方向

12.张启发院士:引领农业产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13.张洪程院士:智慧农业怎么走,做好三点是关键

14.张福锁院士:应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15.陈剑平院士:实现“三生、三产、三网”相融合,促进农业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16.陈焕春院士:发展智慧农业,选好方向很关键

17.罗锡文院士: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

18.周卫院士:强化耕地保护科技力量,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19.周成虎院士:科技兴农,数据赋能

20.赵春江院士:开启智慧农业时代,农民将更有幸福感

21.种康院士:生物育种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武器

22.唐华俊院士: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23.钱前院士:理清种业实际问题,突破种业核心技术

24.谢华安院士:实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25.谯仕彦院士:促进饲料原料品种多元化,助力粮食节约见实效

万建民院士: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关于未来农业,赵春江、罗锡文、邓兴旺等25位院

万建民院士 (图源:新浪财经)

在2022年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谈及中国未来农业在生物育种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到,虽然我国大宗农产品的品质尚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生活发展需求,但良种对产量、品质提升的潜力巨大。此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和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对提升种子科技供给能力至关重要。另外,我国在未来农业生物育种面临的挑战就有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重大产品迭代升级滞后、生物育种创新活力不足等。生物育种组织体系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能力也尚未形成。




上一篇:光谷企业开发生物多基因编辑技术,香蕉基因编辑后储藏期延长3倍
下一篇:药物递送又有新载体,Sana从细胞内递送切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