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类词的对称与不对称



人类的发展是以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为基础的,人们的基本空间方位观念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心理,从而也影响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上/下”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对词,由它们形成了大量的词语。其中“上+X”、“下+X”的格式,我们可称之为“上”类词和“下”类词。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第三版)中所出现的“上/下”类词,对之做出描写并试用标记理论来做出解释。

  一、“上/下”类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分布

  1.1 “上”、“下”的初步认识

  “上”与“下”的词性复杂,因而关系也就复杂,石安石、詹人凤在《反义词聚的共性、类别及不均衡性》一文从某种角度来分类,可把“上”、“下”分别归于方位和时间上的反向对立、行为活动进程的反向对立。属于前者时,上/下为方位词,而属于后者时,上/下为动词,这是根据词性及相关意义上的对立所进行的划分。

  沈家煊先生分反义词为相反词、相对词和反向词,他把“上/下”、“升/降”、“买/卖”、“进去/出去”等列为反向词。不论如何分类,从哪种角度分类,可见他们都注意到了“上/下”的对立性。

  当“上”、“下”作为构词成分进入词或词组,由此而形成的“上”类词与“下”类词的关系则更是错综复杂。如“上课—下课”、“上来—下来”可以对举出现,这样的词我们可以看作是对称的。还有的词,如我们可以说“上菜”、“下雨”,却不能说“下菜”、“上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不对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1.2 “上”类词、“下”类词

  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上/下”词条下所列举的词,“上+X”类下列词语163个,“下+X”类下列词语145个。仅从所收录词语来看,“下+X”类词比“上+X”类词少了18个。不考虑词典编纂者的因素,表象上是两类词数量上的不对应,构词功能上的不同,但实际是反映了“上”与“下”的不对称性。

  1.2.1 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这308个词,首先不考虑意义,从形式上来看,凡是“上+X”类、“下+X”类形成对应关系的,看作是对称词,如“上流—下流”、“上水道—下水道”、“上世—下世”、“上风—下风”等。形式上构成对称关系的一共69组,138个词语。

  69组、138个对应词语,在所考察的有效词语范围内,即从308个词语中排除13个词语,总共295个词语,对应词语占到47%。可见,即使是在所界定有效词语的范围内,不对称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1.2.2 根据前面从形式上分析出的69组对应词,再考虑到词语意义,我们又可做出如下分类:

  (1)形式上完全对应,意义上也完全相反

  共有48组,96个词,包括:

  上班—下班 上板儿—下板儿

  上半时—下半时 上半天—下半天

  上半夜—下半夜 上辈—下辈 

  上边—下边 上策—下策 

  上层—下层 上场门—下场门 

  上乘—下乘 上等—下等  

  上颚—下颚 上房—下房 

  上风—下风 上岗—下岗  

  上颌—下颌 上级—下级

  上江—下江 上焦—下焦 

  上界—下界 上课—下课 

  上款—下款 上联—下联

  上梁—下梁 上列—下列

  上马—下马 上品—下品

  上坡路—下坡路 上去—下去

  上身—下身 上士—下士

  上手—下手 上世—下世

  上体—下体 上调—下调

  上午—下午 上弦—下弦

  上限—下限 上行—下行

  上旬—下旬 上议院—下议院

  上游—下游 上肢—下肢

  上中农—下中农 上装—下装

  上梁—下梁 上半晌儿—下半晌儿

  这些词形式为“上+X”、“下+X”格式,意义上完全对立。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解释下列词语为: 

  [上策] 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下策]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上风]①风刮来的那一方:烟气从~刮过来。②比喻作战或比赛的一方所处的有利地位:这场球赛,上半场甲队占~。

  [下风]①风所吹向的那一方:工业区设在城市的~,就不至于污染城市的空气。②比喻作战或比赛的一方所处的不利地位:处在~。

  [上江] ①长江上游地区。②清代安徽、江苏两省称上下江,上江指安徽,下江指江苏。




上一篇: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医学免疫学
下一篇:锟节白匡拷锟接对斤拷系统锟斤拷业锟斤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