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

 

    古籍、书画陪伴了她大半生,纸张纤维的褶皱中,有她静水流深的春夏秋冬。

    

 

中国宁波网

 

    与书画修复装裱相关的工具。

    

 

中国宁波网

 

    40多年练就的巧手。

    

 

中国宁波网

 

    王金玉专心致志地修书。

    

 

中国宁波网

 

    书画装裱。

    

 

中国宁波网

 

    古籍修复工作室。

    

 

中国宁波网

 

    待修复的古籍。

    

 

  闹中取静——

  从登台露脸到埋首书堆

  王金玉本来有着“老天爷赏饭吃”的外貌条件,从小喜爱唱歌跳舞,1977年,上高一时,大的环境是书念不成,要么下乡,要么另寻他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甬剧团,几轮考试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演员。剧团的日子很辛苦,她勤勉刻苦,有股子韧劲,每天清晨6点,不喜多言的王金玉悄悄来到练功场地。由于兢兢业业,她得以在《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剧目中出演角色。“我身体的软度到现在都还不错呢!”也许正是当年的训练,养成了后来做事特别认真的习惯。

  1978年春,王金玉从甬剧团的一名演员,转行到天一阁博物院,成为和“古董”打交道的人。从热热闹闹的舞台,来到静得能听见风从粉墙黛瓦间“丝丝”刮过的古宅院,环境一下子大转换,沉寂的氛围并没有让她感到不适,她生性喜欢安静。

  到天一阁工作不久,古籍修复前辈洪可尧先生与她有过一段对话:

  “你文文静静的,可以在我们这里修复古籍。”

  “可我没读过古书啊!”

  “没关系,可以学嘛。”

  老先生的话,语重心长,让她有种隐隐的期待。正是那次聊天,决定了王金玉后来所走的路——古籍修复和书画装裱,这一走,便是43年。43年后的今天,天一阁博物院已经拥有了国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是全国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王金玉也成为古籍修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导师。

  在前不久天一阁博物院举办的一次展览中,展板上挂着一把巴掌大的棕毛刷,刷子的棕毛明显短了一大截,与边上的其他刷子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把毛刷记录了王金玉的书画装裱经历。王金玉说:“它跟随我多年,隔两年,刷子毛磨掉了一截,我就拆掉一圈线,刷子也会短些,多年下来,就成这样子了。”

  最初,那些躺在书阁里的古籍,因保存方法、虫蛀、潮湿、纸张等原因,有“病害”的不在少数。王金玉牢牢记住前辈的话,40多年来在寂静的环境里,参与了大部分古籍的修复,如果让她一下子说出数量,她还真说不准。许多《科举录》《地方志》都是经过王金玉带领的团队修复后上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现在,天一阁博物院入编国家珍贵古籍的有6批、93种、5493册。

  书阁内外——

  从古籍修复到抢修文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科技手段制约,古籍修复方法有限,更多地依赖技术人员的耐心与细致。王金玉性子沉静,极有耐心又善钻研,日复一日地粘粘贴贴。并能在重复劳动中发现新问题:“每一帧画、每一寸纸的纤维、纹理都不一样,也没有任何两件古籍的破损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一个项目都是一道全新的考题。”

  多年来,通过王金玉等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天一阁博物院古籍修复中心一直以古籍保护为重点,拥有专业的古籍修复保护人才队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设施,拥有专门的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室和古籍修复、书画装裱工作室,同时拥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称号和国家“纸质类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两个“金字招牌”。




上一篇: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下一篇:直击核心,持续蜕变!多盟再获“bilibili效果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