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纳入医保 千亿市场放量第一步



  医药网10月10日讯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纳入医保会为行业发展助力,持续放量的市场也会倒逼行业加强规范。

 

  随着投入不断增加,资金必须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在医改的下一步被认为至关重要。

 

  9月26日,在由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卫生改革发展研讨会”上,健康经济与费用研究部研究员万泉指出,中国医疗卫生需转变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国庆前还传出消息,肿瘤用药基因检测项目已进入北京医保,这正是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北京在6月份医耗联动后,已经将肿瘤用药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到北京医保报销范围中,报销比例高达90%。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为广大癌症患者减低质量费用,同时有效利用医保资金。

 

   “基因检测也不是万能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很多患者的用药效率。”北京地坛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医师李威表示。

 

  花小钱省大钱北京率先试点

 

  《NCCN(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2016 版癌症治疗指南》显示,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的有效率为 71.2%,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 47.3%;而对于 EGFR基因未突变的患者有效率仅为 1.1%。

 

   “靶向药物的使用要以基因检测为基础,需明确患者的基因突变靶点以针对性地使用靶向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目前基因检测仍为自费项目,对于部分患者是较大的负担。以EGFR为例,每次检查费用约3000多元,大部分患者在全程治疗中不止需要检测一次EGFR,以观察用药疗效和监测病情。”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晓玲说。

 

  不同的患者个体,不同的肿瘤,对于各种化疗药和免疫靶向药的敏感性均不相同。很多患者按照既往经验或诊疗指南用上了非常昂贵的化疗药或靶向药,但是肿瘤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造成了治疗费用的浪费。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对药物选择的正确性。选药前,先检测患者基因,根据患者体内靶点基因,来判断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

 

  据李晓玲介绍,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未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范围,北上广的检测率只有40%~50%,二、三线城市检测率更低,仅为20%~30%,原因在于检测费用居高不下,特别在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后,相当部分患者选择“盲吃”,不仅贻误治疗,还影响治疗效果。

 

  她提议,可以先从癌症高发的确试点,将肿瘤用药基因纳入医保。在这方面,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2018年12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北京市关于规范调整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通知内明确自2019年6月15日起,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疗报销和工伤保险支付范围。其中包括肿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测序,该项目价格3800元,属于北京医保乙类,医保报销额度在70%-90%。

 

  这意味着对于具有北京医保的肿瘤患者,在北京所有医院均能进行肿瘤基因检测并进行医保报销,不需要去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基因检测、承担动辄上万的基因检测费用,实现药品费用减负后的基因检测减负。

 

  报销或会延伸到院外

 

  将肿瘤用药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到医保报销里,有助于医保控费,“减少医生误开或者乱开药,通过基因检测,给出患者具体的基因靶点信息,再来判断可以用药或者不能用药,很显然可以节省一部分医保开支。”业内人士告诉健康界。

 

  据调研,全国排名前列的肿瘤医院,早已被基因检测公司的销售层层包围,尤其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名院,其竞争已经到白热化程度。

 

  几乎所有基因检测公司,都在推广资料中号称其检测报告的准确率在99%以上,可以给患者提供“最全面准确”的用药方案。但一名北京三甲医院医生对健康界表示,医生通常只认可院内做的基因检测,对于院外基因检测公司出具的报告,只作为参考。

 

  上述医生也表示,下一步北京或将把院外检测机构会纳入医保。而一旦纳入到医保报销好,良莠不齐肿瘤用药基因检测行业,将会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行洗牌。据了解,不仅每家医院会通过招标,使用第三方机构做基因检测,还会有部分医生推荐病人去院外的一些基因检测机构。“甚至有些科室不同的医生推荐的渠道都不一样,医生都有自己的渠道。”

 




上一篇:公务员如何把考试基因遗传给孩子?
下一篇:[财经]泛生子基因递交招股书 或将成为国内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