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赵柏闻再上生物圈头条,公司成立不到



10月9日,肠道微生物检测公司“量化健康”透露,已完成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通用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的鼎兴基金。

“量化健康”是2014年离开华大基因的赵柏闻创建,该同学1992年出生于北京,被深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媲美为中国比尔·盖茨。该公司号称专注于分子健康检查与相关应用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宏基因组信息,将测试结果与人体健康状况相关联,从而实现对人体肠菌型、微生态健康指数乃至多种慢性疾病的行进状况进行全方位的量化测量,为客户提供全面健康解读和个性化健康指导。

公司表明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基础数据的收集、市场拓展,以及微生态干预产品研发。量化健康服务目前采用B2B的商业模式,公司合作方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公司、体检机构、高端会所,目前正在就具体的合作方式进行讨论协商。

关于赵柏闻的其他介绍,可参考“除了王俊,离开华大一年多的“神童”赵柏闻最近在干嘛?”一文。

行业人士称,赵柏闻拿投资,马上就被盯上了,这是传奇的人物,注定争议的一生。于是笔者上网百度了相关资料,其中一份来自知因网站的匿名评论如下:

本人是赵柏闻的一枚好友,所以不想粉或黑作为个例的赵柏闻同学。我就想说说高二辍学的学生是不是有几率可以成为如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领头人物,这种事儿究竟是切实可行还是纯粹的忽悠炒作。当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是可以的。 #可以不代表个人推荐,赵柏闻同学拥有的社会资源、智力条件、家庭条件、个人性格,以及最终要的机遇,并非可以随意复制,所以建议少年们谨慎模仿#

我的主要论点如下。

第一,在我朝,高中以及大学能够接受到的所谓生命科学的教育,几乎和吃屎无异,所以多在课堂里学几年所谓正统的生物学,甚至在绝大多数高校做点跟生物有关的千篇一律的研究,对于真·生命科学(尤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生物物理、系统生物学甚至我们还摸不到门的理论生物学)的科研素养的养成,帮助是很有限的。我们的课本里,堆砌的死记硬背仍然占据主角。生命科学就如同成熟的物理科学,必将由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进化到理论科学,而我们的课本和考试还在以80%的篇幅安利观察生物学时期人类的成绩和结论,看不到太多进取。而生命诞生、生存、遗传、进化的根本逻辑和假说却很少讨论,更鲜有将生命、种群、生态系统作为工程学产物研究的视角。哪个读了七年生物的老博士,哪怕熟识世上千万种花花草草 #抱歉我总是想黑伪装成分类学的博物学#,一定可以挺直了腰杆声称自己要比一个高中生,更懂生命科学呢?

第二,现如今生命科学的发展依然处于努力脱离刀耕火种的时期,基础假说和方法论都还处于比较混沌的阶段,亟待一个大爆炸式的爆发。然而这个等待生命科学基础理论诞生的阶段中,应用于生命科学的技术可是马不停蹄地在发展,比如测序技术,比如基因组编辑技术,比如干细胞诱导技术,比如显微成像技术,比如高性能计算,比如3D打印。技术的爆发带来的是『学科』的爆发,自细胞学说和DNA发现以来,没有哪个学科能像生命科学一样迸发这么多分支领域。所以一个有着基本科学逻辑的高二少年,和一个做了七年PCR或者背了七年花程式的生物老博士,在生物信息这种新兴学科面前,其实究竟能有多大差异呢?

反对高中生能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带头人的主要point,是大多数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过去养成的认知里,会像方舟子老师一样比较坚定地认为『生命科学是一门需要深厚积累的实验科学』。但实际上,传统的『观察-假设-对照-扰动』的实验生物学对推动生命科学的大爆发,起到的只能是积累量变的作用,而更加关键的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个人以为进化论顶多也就是日心说那个层面的东西,而生命科学连匹配经典力学的东西貌似都没有,更不要说与量子物理学相当的理论生物学成就)。传统的实验科学往往拘泥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一点点成绩』,而像群体基因组学和GWAS这种,又过于『强制把高维数据通过统计学降维获得相关性』而有悖科学研究的严谨。总体来讲,我以为我们目前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蛮落后的。像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复制『笔尖上发现海王星』这样的成功,即基于某些生命科学根本原理,进行理论推演先于观察和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目前貌似没有,但这样的东西毕竟早晚会来,而且格外令人着迷。并且,我个人并不迷信,这种理论生物学的伟大突破,非要出自『有多年经验、花了无数年读了生物PhD的实验生物学科学家』之手。我个人以为这样的突破来自物理学学者或者计算科学领域的概率更大,有经验的生命科学学者,未见得就会有什么优势。当然,高中生出身,也并非不可能。




上一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课题组招聘1名人员公告
下一篇:陕西一医院涉嫌制售假药 制药设备设厕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