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猎手”不回家



  近日,随着多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核酸检测成为不少居民春节出行的“标配”和“刚需”。临近春节,在很多人朝家奔赴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留在原地,留在合肥,带着家人的牵挂,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2月8日年二十七的下午,阳光明媚,记者在位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B楼一层的PCR实验室大门外见到了该院PCR实验室主任王学东。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他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近日伴随着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需求量的增加,他们更是一刻不停竭尽全力,更加及时发出报告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病毒猎手”不回家

  他是核酸检测一线的“多面手”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为贯彻国家防控部署,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加强核酸检测能力,严把门诊关、住院关、手术关。2020年5月,该院PCR实验室在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的条件下紧急成立。

  面对新任务,王学东作为PCR实验室负责人,积极响应,迅速完成筹备,抽调精兵强将,从场地选择到人员安排,从试剂选择到生物安全,细致全面地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方案。一方面完善实验流程,协助实验室改造,另一方面调研检测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确保检测质量。

  经过多方确认、反复比较,PCR实验室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全员参与,加班加点,完成了试剂订购、方法学评价、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确认等一系列工作。5月27日发出了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报告,为临床诊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生物安全也是新冠检测实验室不可忽视的重点。科室常常对全体人员组织学习实验室检验流程和消杀工作。目前实验室运行平稳有序,快速高效。

  今年的检测量和去年相比有没有明显变化?王学东介绍,“我们是从去年春节开始核酸检测这项工作的,当时每天的标本量在300-500个左右,今年由于国家对住院病人、陪护、发热病人以及春节返乡人员有着相关的检测要求,目前来看每天的检测量在700-1000个左右,对比去年同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伴随着检测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为了保证更加及时发出报告,他们不断提高效率,现在住院病人争取在3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以确保他们尽快入院,发热门诊病人可以优先检测在2小时之内拿到报告减少等待时间,由医院后勤行政部门组成的支援队伍也为检测群众的引导做好一站式服务。

  采样点上3位护士轮流工作着,检测室内早上7点半到晚上5点半6名检测人员轮岗,晚上5点半到12点则是另外2名检测人员轮岗,王学东说,“疫情防控始终不能松懈,今年春节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将继续战斗在核酸检测的一线岗位上。”

  最大愿望是父母身体健康

  刚刚过去的2020年,忙碌可以说是王学东身上的关键词之一。去年8-9月期间,王学东再次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应南苏丹、几内亚政府邀请,由国家卫健委组建,省卫健委选派,作为“援非抗疫专家组”医学检验专家成员飞赴南苏丹和几内亚协助指导当地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这是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后我国派出的首支赴非洲专家组。王学东所在的专家组团队的支援工作得到当地实验室管理人员、当地政府的认可和赞赏。专家组一行不畏艰险、逆行出征、火速驰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非共同团结抗疫的友好合作精神。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他用这样一句话形容:“累并快乐着”。“对于我们来说,选择了医生这份职业,就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现在想想过去的一年确实很累,但更体现了我们的职责重托,更好守护生命是我们全力以赴的目标。”

  王学东是安徽宣城人,父母亲戚都在老家。去年春节刚刚坐下吃年夜饭就接到医院电话,第二天一早往回赶的记忆还在脑海,今年,为了响应疫情防控倡议,过年回家的计划又被推迟了。

  今年虽然不能回老家过年,但对于王学东来说,与父母的距离并没有拉远,平常他会经常和父母保持电话联系,“父母年纪大了腿脚不太方便,平常最关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身体健康,也想对他们说一声新年快乐!”采访结束时,王学东深情地说。(夏鹏程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文 高勇/图)




上一篇:两个小时出结果 杏花岭区引进核酸快速检测仪
下一篇:华大基因(300676.SZ):中标不低于1.348亿元的罕见病患者全基因组测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