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青山如黛,黛湖如玉。初夏时节,航拍整治修复后的缙云山黛湖景区,如同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林木葱郁的大山之中。黛湖位于北碚区缙云山缙云路,水域面积30亩,总库容12.5万立方米,该湖集中了我国80%的藻类,约有20属、140余种,有“水生鼓藻植物宝库”之称。在整治修复过程中,北碚区将黛湖边的4家占地面积2.23万平方米的大型酒店、农家乐搬迁,拆除建构筑物1.62万平方米。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整治修复后的黛湖景色优美,成了周末重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2019年北碚区组织实施黛湖周边生态修复,围绕山水林湖草运用“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理念,对黛湖系统治理,栽植乔木、灌木、水生植物、花镜植物86种、2.89万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1.79万平方米。 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鸟瞰修复后的黛湖。在黛湖的整治修复过程中,对环湖周边的大型酒店、农家乐进行搬迁后,铺设了人行步道,让黛湖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城市花园。2019年7月以来,重庆市着力实施“四山”保护提升工作,保护、修复“四山”自然人文环境,营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谐画卷。2018年至今,重庆市共拆除整治“四山”范围内违法建设882万平方米。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放眼望去,现在的黛湖边绿树成荫,湖面碧波荡漾,湖周围古木参天,湖水清亮明净,湖底绿藻参差,湖堤倒影,相映成趣。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黛湖周边新建的沿湖步道,极大地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市民。两年来,重庆市将“四山”保护提升作为国家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的重要内容,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着力实施片区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系统修复、国土绿化提升、土地综合整治等修复工程,已完成中心城区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约909公顷、退耕还林约2000公顷,保护修复初见成效。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图为市民在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内游览参观。保护传承“四山”文化也是“四山”保护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3月开始,北碚区启动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作,通过对原有山水格局、传统街巷空间、文物和历史建筑等进行梳理,以保护和传承为核心,以生态涵养、文化复兴为目的,以住民保育、持续观光、产业导入为手段,恢复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图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一角。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的金刚碑街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曾因煤业而兴盛。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专家学者、文化名流寓居金刚碑,或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或兴办实业,开展科研。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游客在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内拍照留影。在修缮中,金刚碑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的本貌。今年底,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将正式开街迎接游客。目前,重庆已完成“四山”历史人文资源本底调查,共挖掘历史建筑、风貌区(街区)线索128 处(片)。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在“四山”保护提升过程中,重庆也注重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这栋黄墙黛瓦的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中的刘伯承旧居。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南局进驻重庆办公后的夏季办公地点。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主政西南时曾在此办公。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韩梦霖 文

重庆:生态修复助力我国“藻类基因宝库”美丽




上一篇:视力恶化40年后重见光明!新型基因疗法首次成功
下一篇:印度疫情依旧扰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