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毒装GPS,还能减少药物毒性“化学蛋白质组



    本报讯(通讯员 姜晨 王雅恬 记者 耿春晓)今天,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落下帷幕,近200名顶尖科学家和精英学者在三天时间里,直面药物研发领域里的创新靶标稀缺、靶点难成药等前沿技术问题,交流“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
  据介绍,“蛋白质组学”这一概念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与有机合成化学结合诞生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诞生,开始在新型药物靶点研究领域应用。在本次研讨会上,“化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揭开神秘面纱,将有效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更能“提速”发现已有药物潜在新靶点,为“老药新用”带来无限可能。
  “从全球来看,现如今每年批准上市的常见病原创新药的数量正呈缓慢下降的态势,究其根源正是来自于创新靶标的稀缺。”药大副校长郝海平表示,“与传统药物发现‘万箭齐发’般的着眼于单一靶点进行海量分子筛选这一思路相比,化学蛋白质组学则能轻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所结合的靶标‘一网打尽’。当它用于长期以来临床药效良好但靶标不明的药物,例如天然产物、中药,即可快速发现和鉴定全新的药物靶标,因而成为高效且强大的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独门武器’。”郝海平坦言,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更能发现已有药物潜在新靶点,这也为“老药新用”带来无限可能。此外,它还能解决部分化合物药效好但毒性大的问题,通过明确现有化合物导致毒性的脱靶机制,可以进一步改造药物结构,保留与药物靶点的结合,避免与毒性脱靶结合,从而获得新的药物分子。
  “有趣的是,化学蛋白质组学不仅局限于小分子药物,它还能够应用于细菌、病毒等更复杂的、尺寸更大的复合结构。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就像给细菌、病毒安装了GPS一样,能够揭示出细菌感染、病毒入侵这一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结合蛋白,提示我们这一过程中参与的复杂作用机制。这为我们明确新的治疗靶标,攻克细菌、病毒耐药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东大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陶纬国教授告诉记者。




上一篇: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水生生物真虾
下一篇:药物组合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