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破解成果“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中国科学报】破解成果“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2019-12-19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刘妍

【字体:大 中 小】

语音播报

  “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沈阳)(以下简称沈阳转化基地)获批成为辽宁省首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表示:“沈阳转化基地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中科院驻沈阳单位的优势人才、成果留在沈阳。”

  四方共建转化基地

  2018年6月4日,中科院沈阳分院与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沈阳市浑南区政府签署沈阳转化基地共建协议,同时召开转化基地第一次理事会。

  自2017年9月中科院沈阳分院与沈阳市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以来,院市双方即开始谋划共建沈阳转化基地事宜。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希望沈阳转化基地在体制机制上要有创新、在建设内容上不断充实完善,依托中科院100多家研究院所,实实在在地落实项目。

  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张炯告诉记者,沈阳转化基地将围绕辽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大创新技术需求,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特色的新兴产业。

  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学来希望沈阳转化基地要注重吸纳和辐射功能,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多想办法,要注重系统化设计自身发展战略,同时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充实基地自身发展。

  张炯介绍,沈阳转化基地将探索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集聚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资源,促进院地合作重大产出,打造区域性院地合作亮点工程。

  为推进沈阳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将科研成果、人才队伍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中科院沈阳分院选派王也嘉到沈阳市浑南区任科技副职,协调浑南区的支持政策落实,统筹对接中科院系统相关技术资源,专职参与转化基地建设、运营,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与产业化发展。

  王也嘉告诉记者,截至11月底,入驻沈阳成果转化基地的项目单位累计完成申请专利84件,授权专利10余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50项,产值达到7879万元。

  “1+N+M”的建设模式

  据悉,沈阳转化基地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育成、投融资等功能为一体,实行“1+N+M”的建设模式,即在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1家单位的组织协调下,依托引进项目企业建设N个工程技术中心,在工程技术中心上实施M个产业化项目。

  王也嘉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沈阳转化基地将不断总结并完善建设思路,通过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仅为引进项目提供科研条件,破解产业化难题,还可对外提供新产品研发、检测、检验、咨询、中试等服务。

  工程技术中心将充分发挥引进团队的技术水平优势,拓展工程技术中心在本地区的辐射范围,打造区域性关键技术转化、测试平台,进而带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科研发展以及创业创新。

  为帮助企业摆脱技术困境,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将帮助沈阳转化基地与中科院及各高校院所实现精准对接。通过对各院所的调研及学习,沈阳转化基地有望吸引各科技成果的有效关注,并针对成果转化的个性需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转化服务,最大力度满足成果转化所需的各项条件,完成成果落地精准对接。

  “我们会对转化合作项目提供包括场地、设备、人员等系列支持,协助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运营,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王也嘉说。

  王也嘉还有一个身份是成果转化联络员,他解释道,联络员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推动以中科院为主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完善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各院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明确对接机构与人员,开展成果筛选与推介,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符合条件的科研成果,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体系。”

  发挥焦点效应

  为实现沈阳转化基地现代规范的运营管理,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先后成立科研管理部、产业发展部、公共事务部,分别负责项目管理、设备采购、团队引进、基础建设、政府关系维护、项目申报和综合管理等相关工作。




上一篇: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
下一篇:用影像记录当下 以地方表达中国 央视《中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