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成功脱毒毛细管柱品种世界造福



原题:组培脱“毒”,种薯回“甘”

绘图:吴狄

吾谷导读:甘薯烂窖,这在很多甘薯主产区秋冬季窖藏中是非常常见的。“烂窖,就是因为甘薯自身带病毒,”业内人士颜士国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培育出能够高抗病毒病的红薯品种,脱毒是目前防治红薯病毒病的最好方法。我国最近培育出了一种红薯脱毒品种。据说这些脱毒甘薯的亩均增产幅度能达到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近日,记者走进一片绿油油的地瓜田,这里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由镇的脱毒甘薯生产基地。叶子翠绿欲滴,地下拔出的甘薯块茎外表光滑、色泽发亮。据说这些脱毒甘薯的亩均增产幅度能达到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那么,甘薯是如何脱去病毒的呢?在金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组培实验室,记者走进这一芽一世界,透过光照组培架上放置的瓶瓶罐罐,去探索脱毒甘薯产业的奥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培育出能够高抗病毒病的红薯品种,也没有能够有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脱毒是目前防治红薯病毒病的最好方法,通过培育、推广脱毒甘薯来防治病毒病、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

——瓶瓶罐罐里长出的脱毒甘薯产业——

几台显微镜、一批装有培养基的试管瓶、几台灭菌消毒压力锅,可能你会说这实验室未免也太“简陋”。然而,这里却发生着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甘薯脱毒化。

近日,记者跟着山东省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甘薯部主管顾雪玲走进金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一起看看组培实验室里那些被放在瓶瓶罐罐里的甘薯苗,究竟是怎么完成脱毒的。

五进五出试管瓶

一手拿着解剖刀、一手拿着镊子,在显微镜下对甘薯苗进行“手术”——茎尖剥离,动作要“快、稳、准”,因为剥离下来的茎尖仅仅是一个0.2毫米的“点”。“茎尖切得太大容易脱毒不干净;茎尖切得太小不容易成活,一旦成活脱毒效果就非常好了。”顾雪玲解释,“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病毒在甘薯体内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由于病毒在甘薯体内的扩散速度没有甘薯茎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快,所以在甘薯茎尖的最前端几乎是没有病毒的。因此,对这个‘点’进行茎尖剥离、组织培养,就可以获得脱毒甘薯的组培苗、原原种苗、原原种薯和原种苗、原种薯,从而有效解决甘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因病毒侵害导致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促进甘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甘薯脱毒操作全程需要无菌环境培养,记者只能隔着玻璃观察这些放在光照组培架上的瓶瓶罐罐。“138”、“6.3”,品种编号、剥茎尖时间清清楚楚地标明在瓶身上。“要把培养基放在光照3000lux,光照时间12小时,温度27度的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顾雪玲特别强调了组培苗所需的严苛的外界条件。生长20天后,长成茎尖愈伤,这时需要更换培养基。约再过4周~6周,长出一个芽,这时苗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同时需要更换培养基。再继续生长20天左右,长出三四片叶子,再次更换培养基。这时,将带有4片叶的苗切下,放入生长根的培养基中,继续生长。

经过五进五出试管瓶,甘薯脱毒组培苗初长成。“这一个‘点’就是一个系。”顾雪玲告诉记者,“随后就可以自身扩繁,半个月后就可以成倍扩繁了。”

“烂了一整窖,看着就心疼”

甘薯烂窖,这在很多甘薯主产区秋冬季窖藏中是非常常见的。“在河北等主产区,地头的烂地瓜比比皆是,一下车就能闻到空气中那股烂地瓜的味道,说明主产区甘薯病毒的病原菌已经广泛存在。现在的薯农好多都是大户种植,大多规模在100亩~300亩不等。有的种植户一下子把全部家当都投进来,最后弄得血本无归。”这种情况在年后早春调研时,给金海种业公司总经理颜士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烂窖,就是因为甘薯自身带病毒。加之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上病毒病,病毒就会在红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就发病了。”颜士国告诉记者,“烂地瓜的汁液留到哪里,就烂到哪里。”




上一篇:微生物与氧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关系的检测
下一篇:北塔区专业仿花利福平说明书岗岩漆厂家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