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刊发黄钢校长署名文章《亚洲医学中



“亚洲医学中心”需要匹配
怎样的护理资源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 黄钢

《文汇报》刊发黄钢校长署名文章《亚洲医学中

《文汇报》2020年5月11日
护理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的护理人员正在与新冠肺炎斗争的一线,他们不知疲惫、不舍昼夜拯救生命保护他人,护士群体的奉献功不可没。据统计,此次疫情全国援鄂医疗队员共计4.26万人,其中护士占了近70%,达到2.86万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中,护士占比63.1%,共1041名。我们要感谢护理人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他们在医学与健康提升中的独特作用与价值,更要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与学科成长,让护理学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让护理学科与人才培养回归到医护同等的地位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人民群众对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的护理人才队伍,做好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护理,对推进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快推进护理事业发展势在必行。

《文汇报》刊发黄钢校长署名文章《亚洲医学中

把握我国护理服务发展的四个主要趋势
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在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和生命救治的第一线,他们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挽救生命以及在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都发挥着专业的作用。这个专业的作用,一方面是要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应当讲护士的工作和每个人的健康都分不开。新时代背景下,护理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和群体为单位,以社区为重点” 转变,社会性、整体性、系统性特色凸显,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了解和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实现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提供支撑。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我国护理服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趋势。
服务模式整合化
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基础,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从依靠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社会参与,护理服务模式也在发生相应转变,更加注重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更强调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
应用场景多样化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需求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类需求主要分布在社区、家庭或者养老、康复机构,2019年国家启动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使护理服务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促使护理服务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家庭和养老、康复机构。
工作方式现代化
随着护理内涵加深,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需求和场景的多样化及智能化时代带来的机遇,护理服务的工作方式也亟需借力现代科技的优势,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和途径,实现护理学科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终身学习常态化
随着新型医疗设备、新药、新剂型不断进入临床,护理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健康社会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迭,护理人员的终身学习成为常态化。贯通一体化的护理继续教育,符合护理职业的的发展,也是护理事业持续提升的必然趋势。

《文汇报》刊发黄钢校长署名文章《亚洲医学中

护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三个“短板”
一、人才数量短缺与亚洲医学中心不相匹配
护士数量紧缺是本市和全国的共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千人护士数量均值是3.48人,其中挪威最高为18.12人,瑞典11.57人,日本11.52人,新西兰10.87人,德国10.82人,加拿大10.05人,澳大利亚9.59人,美国有8.55人,英国8.29人,意大利6.7个,巴西6.5人,韩国6.97人,新加坡5.9人。上海较之全国,护士数量已属上乘,截至2018年底,上海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8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均值8.7人差距也较大,实际上,上海接受着全国各地的病源,医疗压力巨大,为缓解护理资源不足的矛盾,很多医院不断增加聘用制护士数量,但依然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更是与上海作为亚洲医学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不相匹配。本市护理人员数对标OECD国家均值(8.7人)的缺口是12.1万人,对标挪威(18.12人)则缺口数量为35.65万人,数量上捉襟见肘可见一斑。



上一篇: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举办浙江一鸣食品
下一篇:2020年广东卫生人才网_医疗卫生备考知识:护理专业知识(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