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助力双碳,西溪大讲堂第五讲来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信息   
 


科普助力双碳,西溪大讲堂第五讲来啦
 
发布时间: 2022- 09- 07 11: 02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  

 

科普助力双碳,西溪大讲堂第五讲来啦

科普助力双碳,西溪大讲堂第五讲来啦

全球变化可谓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上升的同时,地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现象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湿地在内的各个生态系统。我国在2020年就已提出“双碳”目标,推动各行各业探索“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实现路径。那么,湿地可以在“双碳”目标中可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生物碳中和对于“双碳”又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96日,西溪生态文化中心开展了“西溪大讲堂第五讲——全球变化 湿地与生物碳中和”主题讲座,邀请浙江大学唐建军教授为大家深入科普。

    唐建军教授是全国生态文明科学教育首席专家,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生态学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科研之余,唐教授同时深耕科普领域,近年来在多地开展讲座百余次,科普讲解经验丰富,是实至名归的“科普达人”。

    在风趣幽默的开场自我介绍后,唐教授正式开启今天的讲座,首先为大家科普了全球变化的精确内涵和定义,以全球变暖为例,唐教授指出这一变化是就地球环境总体而言的,并不是全球每个地区或每个季节都会变暖。而异常气候的增加也是全球气候变化之一。唐教授还以近年来的典型数据统计为例证,指出全球变化是不可违逆的一个事实,并正在影响着人类诸如粮食生产、人类健康、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以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为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增加已经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减排放,增固存即实现“碳中和”是全人类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实现碳中和可以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可能途径,生物途径在其中的地位亦是不可忽略的。以湿地为例,研究表明,湿地的碳汇能力在全球仅次于海洋和森林,以占陆地5%~8%的面积,固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是重要碳汇之一。湿地的碳固存主要形式为湿地土壤、湿地植物和湿地水体对碳的固定,即土壤碳库、植物碳库与水体碳库,尤其是水体的存在,对湿地碳固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好以西溪湿地为代表的各类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唐建军教授还结合了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讲解了不同类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预测了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人类生存的长远影响。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给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本次讲座也是我中心围绕“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36届科普宣传周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向公众科普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引发大家对生物“碳中和”的关注。

 




 
分享到:  

0




上一篇: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如何?有什么副作用?
下一篇: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