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香港生物制造行业 基因港是如何做到的?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存在,会突破外部环境的限制,做出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成就。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提起研发新技术,如果让你说出几个外部环境最适合的地名,你首先会想到哪里?

  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这几个可能会是你脑海当中率先浮现的几个名字,恐怕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想到安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上广深的存在感一直都是最强的几个城市,只要一提及“商业、创新、新技术”等,都好像与上面的几个名字自动挂钩。反观安徽一直都很“低调”,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但就是这个跟新技术好像不太沾边的名字,在量子领域保持着领先的技术水平,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等均来自安徽!它的省会合肥也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排名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安徽这个低调的名字,还有很多方面保持着全国领先。

  其实跟安徽一样,我国不是只有北上广深等几个最常被提及的城市,也不是只有华为、小米等企业。还有很多这样的名字,如果深入了解之后,会成为打破我们认知的存在,突破我们对某一地方整体却模糊的概念,树立起一个清晰的形象。

  就比如说,提起香港,你会想到什么呢?

  想到上世纪的亚洲四小龙?想到港片?想到东亚金融中心?提起这些,你可能都会有些印象,如果提起生物研发能力,恐怕任凭你如何想象,都不会把它跟香港这个一隅之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很多人来说,香港是一个“务虚”的城市,尤其是金融行业非常发达。但对于高新科技发展,尤其是生物研发与制造这种行业来说,无论是香港整体相对“浮躁”的氛围,还是生物技术的科研水平,香港似乎都不具备适合发展生物技术的环境。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家名为基因港的公司,却在这样一个相对“贫瘠”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研发与制造公司,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生物酶法全产业链,且在产业链条每一个生产流程当中都具备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企业。这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成就,基因港是如何做到的呢?

  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的王骏辞去了职位,创办了现在的基因港。

  现在如果去搜索“王骏”这个名字的话,百科信息当中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基因港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在公开信息当中,很少能看到他创办基因港之前的经历,但这些之前的经历,却与基因港这家公司的诞生且做到“全球唯一”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也是上海地区最年轻的一位特批留学生,王骏被公派出国到威斯康星大学分子生物学深造。留学期间,据王骏在采访中透露的内容“结识了两个半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因英年早逝而错过诺贝尔的Pim Stemmer博士。

  作为定向进化技术的发明人,Pim博士的发明思路是在实验室当中模拟自然界生物演变的历程,人为设计和驯化生物催化剂,改善、塑造甚至于创造前所未有的生物催化剂。这种人为模拟自然环境培育生物催化剂的方法,比在自然环境中诞生出特定微生物的效率高几万倍不止,实验室里的一天,可能相当于自然界几万年的鬼斧神工。

  这种几十年前发明的技术,也为之后生物酶法催化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骏教授也因为与之在同一间实验室比邻而坐两年多的时间,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接触并接受这种理念,并成为日后国际上最早开展定向进化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不过单凭借这种定向进化理念以及王骏及其团队发展出来的生物酶法催化技术,去创办一家公司还远远不够。2020年王骏接受香港有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当初创办基因港公司“是很难的”。

  当时整个香港几乎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涌向了土地、房地产以及信息技术等产业,想要在这种环境下创办一家生物研发与制造的公司,无论是工厂用地,还是资金、设备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过在王骏的极力坚持下,基因港还是突破重重困难,顺利创办起来。即使在前十几年因为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常常使得公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王骏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据统计,从2004年创立开始到2020年间,基因港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上的资金达到近2亿美元。

  王骏坚信,好的技术就应该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这也是他中途办企业的初衷。




上一篇:香港浸会大学张戈/吕爱平/刘进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新颖的治疗骨关节炎的破骨细胞适配子-小分子偶合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