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相“髓” :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



安青网讯 7月27日,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姜茂豪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了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学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举动再次刷新我省高校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纪录,也让安徽理工大学仍居省内高校大学生捐“髓”数量榜首。
2014年以来,安徽理工大学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众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他们用青春镌刻着生命、用奉献着色着理想,成为了安徽理工大学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这是该校安徽理工大学“团结,奋进,博学,奉献”校训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具体成果,更是安理工学子勇做时代弄潮儿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行动传递了青春正能量。

大爱相“髓” :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到医院看望姜茂豪
八名学子捐“髓”写初心
“大学生四年里,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中年女性的生命。”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位长相干净、略显羞涩的大男孩微笑着说。这些朴实的话语中带着些许感慨又充满力量,他就是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学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姜茂豪。
今年1月中旬,姜茂豪放寒假回到当涂县家中就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姜茂豪同学,你好。你的血样和上海的一位患者初步配型合格,你是否愿意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她的生命?”平时就乐于助人的他一听可以救人,立即就答应了。
受疫情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一系列事情也被推迟了,他再次接到通知已是两个月后。此时的他显得有些着急,一个劲地发问:“需要我做什么?我什么时候去捐献?去哪里捐献?”经工作人员详细解释后,他才明白从采集捐献样本到配型成功后捐献,通常都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不过,他没有想太多,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匆忙奔赴离家三十多千米的马鞍山市区献血屋进行高分采样;4月中旬,收到了配型完全相合的好结果后,他开心极了;6月上旬,中华骨髓库下发体检通知,他便前往马鞍山市区的医院进行体检。当时,从家里到体检医院的交通不便利,他就先骑自行车15千米到镇上,再乘坐公交到市区,最后骑共享单车到医院,尽管不耽搁一分钟,这一路下来,单程最快需要3个小时左右。再加上体检站端午节休息、错过抽血时间点、体检需要空腹抽血等因素影响,他这样来回辗转了三天,也整整饿了三个上午。
7月中旬,他收到了最后的捐献通知,此时恰好赶上全省防汛抢险形势最紧张的时候,姜茂豪家里也快被大水淹没,父母都转移了。“当时,家里那边交通更不方便了,我一个人去合肥捐献,其实爸妈很不放心,我和他们慢慢说,他们也由着我了。虽然紧赶慢赶,最后到医院的时候还是晚了几个小时。”入院那天,刚好是他23岁生日,他在这个特别的生日悄悄许了一个特别的心愿:“祝自己捐献成功,祝那位患者阿姨健康新生”。
7月27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了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要是她倒了,她们家肯定就垮了,我必须要救她。”姜茂豪说,“其实,我们学校很多人都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有2010级黄海松、2012级李志、2013级马晃晃、2015级马凯旋等四位学长,有和我同届的葛宏港、陆烨同学,还有2018级的谢明明学弟,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学校许多老师都很热心公益,比如崔琴老师、杨志华老师等,可能是因为学校本身就有一个传播善文化的好氛围吧”。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夏邦权说,“姜茂豪同学自入校以来,学习勤奋刻苦,坚持助人为乐,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等,是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希望他可以再接再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奉献爱心”。

大爱相“髓” :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


李志拿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思政教育到位入人心
“面对持刀劫持男童的歹徒,毅然挺身与歹徒搏斗勇救男童”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韦炀同学,参加国家保护江豚志愿活动的李子龙同学,被称为侴万禧教授“孙女”、考取厦门大学研究生的王燕同学……多年来,一批批该校学生用志愿行动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学识、胆识和责任、担当。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帮助他人、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志华看来,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善教育”。
据悉,这所“大爱校园”先后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等荣誉称号。2015年至今,该校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时近1000小时,组织师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达5000余人次,献血总量达107.24万毫升;全校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采集累计798人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有8人,是我省唯一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的高校。

大爱相“髓” :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


谢明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会现场
该校教务处处长方贤文介绍道,“近几年,学校尤其注重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我们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推深做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通过选树典型,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共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58门,现在已将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纳入学院(部)考核工作体系,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了教师的教学年度考核和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
“在课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坚持大人物讲小故事、小人物讲大故事、老人物讲新故事;在课外,我们真心实意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思想引导和利益疏导赢得认同,形成杠杆效应。目前,课堂、课外思政课的学生出勤率、抬头率、点赞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自动化专业辅导员丁玲玲说。
谈及学校的思政课,外国语学院大三年级学生王睿超深有感触,“学校的思政课很有趣,和以前印象中的不太一样。比如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们上课都是结合最新的国家形势与世界形势,内容很新鲜,让我们在校园中能了解到全国、全球的最新动态,还会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有认同感”。
多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下功夫、想办法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下一步,该校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和自身资源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充分彰显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心善意与责任担当,共同推动我省志愿服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大爱相“髓” :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


陆烨拿着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
安理工学子捐“髓”好人榜
(按捐献时间顺序排列)
1.黄海松安徽省首例国防生、淮南市首例大学生、安徽理工大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0年入校,2011年被选为国防生。2012年11月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2014年7月9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这点小事如果我都不能做的话,将来怎么做一名医生呢”。
2.马晃晃安徽理工大学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3月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2015年10月29日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捐献结束后,他还参加了淮南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动员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动员大家积极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
3.葛宏港安徽理工大学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2016级1班学生。2017年3月19日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2018年12月血样与外省一名12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女孩初配合格。于2019年1月9日入院,1月14日完成捐献采集。这是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个特加急、用时最短的捐献。
4.马凯旋安徽省第154位、安徽理工大学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5年秋天从山东菏泽郓城县考入安徽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一次偶然机会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采样。2019年1月24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5.陆烨安徽省第191例、淮南市第21例、安徽理工大学第五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5年6月12日,年满18岁时为自己送上了一份别样的成人礼——一张献血证和一张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2019年9月9日上午完成捐献。正是这个举动,让安理工成为了全省高校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最多的高校。
6.谢明明安徽省第210例、淮南市第25例、安徽理工大学第六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6年入学,2017年携笔从戎,2019年光荣退役,现就读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8级2班。2017年6月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0年4月9日完成捐献。
7.李志安徽省第226例、淮南市第28例、安徽理工大学第七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毕业生。2012年11月,迈入大学校园不久在献血时留下了一份血样。2019年12月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七年前留下的血样与一名北京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今年5月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完成捐献。
8.姜茂豪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学第八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等待了六天,忍受着注射动员剂带来的不适反应,2020年7月27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上海市一名危急患者的生命续航。
领导寄语
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永存
近年来,学校涌现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大学生,为多位患者及家庭带去了希望。安理学子用最直接的行动为社会传递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值得肯定。
“奉献”是安徽理工大学校训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从义务献血到服务西部的各类志愿活动,安理学子既能身处校园钻研学问知识,又能立足社会关注人间冷暖。广大教师也注重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品格锤炼、道德养成融入课堂内外,线上线下。
学校党委将继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思想引领,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各个环节,从校园文化传承、校友精神凝聚等多个层面不断发力,厚植青年情怀,铸造青年担当,砥砺青年理想,培养更多有智慧、有温度、有力量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饶艳琴
 




上一篇:微生物科学数据共享联盟在京成立
下一篇:东营教师陈佳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挽救患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