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遗传的心律失常



原创 崔医声 医声相伴崔松说 

临床上,有时会碰到一类猝死患者,他们可能从来没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但是这类人往往都有“隐疾”,或许是有自己都不知道的基础病,或许是因为药物因素等,但大都和“QT间期延长”有关,对于每一个心内科医生,就如同一个“魔咒”,牵动心神。

今天,就来介绍一个与遗传有关的QT间期延长——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

01

什么是“长QT综合征”长QT综合征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dela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顾名思义,是指心电图上的QT间期延长,会伴有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临床上可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等。0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多见吗?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总体来说比较少见,到目前为止,对其确切的发病率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估计其发病率为1/2500~1/7000。它更常见于女性,通常在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出现心脏事件。

03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分类

依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先天性长QT综合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omano Ward综合征,这类患者的听力是正常的;

另一类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Jervell Lange-Nielsen综合征,这类患者常常伴有先天性耳聋。04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是怎么发现的?(基因探针技术)

在1991年,科学家Keating用DNA探针技术,在一个有长QT综合征的家族中的40位成员的基因里,发现了长Q-T综合征的基因与Harvey ras 1基因紧密相关;并且这一发现在另外6个长Q-T综合征的家庭中也同样得到证实,这说明,Harvey ras 1基因或许就是长Q-T综合征的病变基因。(11号常染色体)

Harvey ras 1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参与G蛋白的合成,而这种G蛋白虽然和心肌细胞的K+离子代谢有关,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出它与长Q-T综合征之间的联系。

直到1995年,Wang等证实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与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有关,并证实至少有3个致病基因存在,即第3,7,11号染色体上scN5A、HERG及KVLQTl基因的突变。

至此,人们才终于揭开了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面纱。

0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治疗

对于先天性的“长QT综合征”,现在还没有根治的手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方法:

1、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据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地降低长QT综合征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2、对于那些已经服用了全剂量的β受体阻滞药后,仍有晕厥发作的病人,还可以接受外科治疗,进行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Left stellectomy)或左侧交感神经切除术(Left cervicothoracic sympathectomy),不仅可缩短Q-T间期,而且可消除Tdp,显著提高室颤阈值。




上一篇:利福霉素行业重点企业客户评价
下一篇:《木卫四协议》有望支持光追阴影/反射 还可通过AI分辨率提升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