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清华校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13岁便考入清华,破了最年轻入学纪录。

漫长的从教生涯中,他门下走出了共79位院士,堪称桃李满天下。

可人到晚年,他却意外背上污名,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直至去世也未能洗清冤屈。

他,就是清华物理系的开拓者,叶企孙。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1898年,叶企孙出生于上海的一户书香世家,父亲是上海当地的知名学者。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叶企孙自小便熟读国学经典,但他对物理学有着更大的兴趣。

自鸦片战争后,“广厦福宁上”被迫成为对外开放港口,终日络绎不绝的西洋商船,给颓唐的晚清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时,上海底层百姓常遭到西方人的肆意驱使,被迫成为港口的廉价劳动力却不敢反抗。

只因西洋人背后有坚船利炮,而羸弱的清廷没有。

年幼的叶企孙,早早便意识到,国家当下缺的不是熟读经书的文人,而是科学家。

他立志要从事科研工作,让中国重新拥有跟洋人掰手腕的实力。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13岁那年,叶企孙便以优异成绩入学清华园,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批学子。

此后,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学金,拿下了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机会。

海外求学期间,叶企孙将自己当成一块求知若渴的海绵,发疯一般汲取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又考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在哈佛期间,叶企孙和导师杜安抛却人种偏见,砥砺协作,成功测定出了新的普朗克常数。

在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物理学界来看,这都算得上是最前沿的研究课题。

凭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他多次登上西方各个国家的报纸,且都是正面报道。

在当时西方物理学界,这个名叫叶企孙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晓。

那时候,叶企孙在国外备受推崇,但他丝毫没被“花花世界”迷住眼睛,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是中国人。

在海外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他最想做的事只有一件:把这些知识都带回自己的国家。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1924年,在拒绝了多家美国公司的邀请之后,叶企孙毅然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到国内的第二年,他便被聘请为清华副教授。

此时的他,尚不过26岁。

不过,当时国内教育资源甚是匮乏,也没有什么科技理念,清华园里的物理系,只是个空名,没有学生,更没有老师。

就这样,叶企孙一手成立起了清华物理系,同时也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叶企孙讲课简明易懂,他很清楚,应该怎么样讲,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某些知识点。

西南联大时期,叶企孙出任理学院院长,带领师生们避过了随时可能出没的轰炸机,在一间昏暗陈旧的教室里,将物理专业打造成了清华的王牌学科。

叶企孙从教多年,门下走出来不少好学生,其中79人成为了日后的两院院士。

像如今我们熟知的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李政道等人,都是叶企孙的学生。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一生带出如此大量的优秀物理学家,在促进中国科研领域进步的道路上,叶企孙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一个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爱才如子的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学生连累,落到乞讨街头的地步。

1939年,叶企孙的爱徒熊大缜,被诬陷为国民党特务,在押送途中被石块砸死。

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带出79位院士,晚年却背


得知消息后,叶企孙心痛不已。

自此开始,他也踏上了长达数十年,为学生讨回公道的艰难路程。

可谁都没想到,学生的公道没讨回来,他自己反而被认为成是学生的“上级”,身陷囹圄。

年过六十,叶企孙整日被病痛折磨,又没有了生活来源,只能上街乞讨。

因为身上背着“罪名”,叶企孙担心会连累自己的其他学生,所以绝不接受自己学生的接济,甚至有时在路上遇到了,也会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落魄。

是什么支撑着叶企孙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我们无从得知。




上一篇:“间歇性排毒”理论,是为核酸检测机构假阳性
下一篇:圆柱形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为200cm3的长方体.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