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报告还没出?别急!你的核酸标本正在……



  这几天

  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询问

  都在追问

  为什么核酸报告还没出?

  为什么有的人出结果快?

  有的人出结果慢?

  像做血常规一样吗?

  一般人眼中的核酸检测流程

  ▽

  取标本→上仪器检测→出结果

  ▽

  三步就搞定!

  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其实

  真正的核酸检测

  没那么简单!

  二、到指定的地方采样

  张大嘴巴,yue~

  ✎ 可能出现的被卡环节

  ●采样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未能采集到有效样本;

  ●受检人员因不适移动或提前中止,导致未能采集到有效样本。

  ●受检人员出示了他人的粤核酸二维码,导致错误出具了他人的检测结果;

  ●受检人员粤核酸登记个人信息时未填写证件号码,导致无法匹配对应的检测结果。

  ●你可能遇到一个录入了一堆信息后才发现漏了一个样本的新手。

  三、把标本统一送到特定实验室检测

  一般采样点和检测点不在一起,不可能采一个送一个,所以这里就耽误了一点时间。

  那么又有人说,不能就在采样点进行检测吗?当然不可以!

  核酸检测是极其灵敏且精密的实验,核酸检测实验室有特殊的环境要求,不是随便开辟个地方就能检测的。为什么要建立专门的方舱实验室才能进行核酸检测,也是这个道理。

  ✎ 可能出现的被卡环节

  ●转运车辆遇上堵车,样本未能及时传递给实验室;

  ●转运车辆需到多个采样点逐个收取,路上耗时较长。

  四、签收标本后,环环消毒、管管编号,一个个录入系统!

  在严密包装下,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并要实验室签收,录入信息系统。

  这个步骤需要一个一个拆包装,而且是双层密封包装,且不说几千个包装,能拆一天,每一个还要喷酒精,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随着“滴”一声,标本的信息就会录入系统,对接健康码。

  

  这期间,全手工,不比取样快多少,特别是在海量标本里,还要保证0错误,不能张冠李戴,或者录信息录到最后,发现少了或者对不上数,又得再找一遍。

  毕竟事关每个人的健康,粗心大意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 可能出现的被卡环节

  ●实验室每天需要处理海量样本(百万级别),人工进行信息录入可能出现重复或错误;

  ●采集管条码损坏,导致无法对应到正确的样本信息;

  ●根据有关要求,调整部分样本的优先级(如重点人群)。

  五、提取核酸,像“种花生”一样检测病毒!

  不是标本到了实验室,就能直接检测吗?不是的!还需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将标本里面的核酸提取出来,才能进行扩增。

  那问题又来了,扩增是什么鬼?如果把标本提取出来的核酸当做一块土地,把新冠病毒比喻成花生,那怎么在组成土地的众多元素里,知道有没有花生呢?那就整点肥料和水呗,让花生成长,一个变俩,俩变四个,四个变八个……这样就很容易知道了。

  同理,病毒是看不到的,而且微量标本也不容易检测到,所以要让它变多,才方便检测出来。

  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还是得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连续拧开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上千个盖子……对他们来说,这个步骤可以说很酸爽呐~




上一篇:新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嗅觉”更灵敏
下一篇:深圳龙岗倡议:与重点场所有时空交集的市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