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来源游离DNA,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技术



提到移植肾穿刺活检,移友们可能有一些顾虑,担心穿刺影响肾脏,但目前移植肾穿刺活检还是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兴起的无创的供体来源游离DNA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区分排斥与感染,可以很大程度代替传统的穿刺活检,免除移友们的担心,今天就这项技术给大家讲一下。

供体来源游离DNA,简称dd-cfDNA,是指在受者的血液和尿液中存在的来自供者的游离DNA片段,这些片段带有供体的信息,可以用来评估供肾的健康状况和损伤部位。

供体来源游离DNA,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技术


dd-cfDNA技术的优势

dd-cfDNA技术通过二代基因测序平台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供体来源的游离DNA的含量,可以预测移植物的损伤状况,作为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具有无创、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测的优点,故也成为液态活检。国际上多个移植中心的研究发现,dd-cfDNA技术能够检测移植物排斥反应,可以代替传统的穿刺活检,在国外甚至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

dd-cfDNA技术与肾移植

移植肾出现排斥反应后,血液和尿液中的dd-cfDNA含量会增加,根据含量的不同,可以评估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排斥反应类型的不同,血液和尿液中的游离DNA含量也有所不同,这样就可以提示排斥反应的不同部位。这项技术非常灵敏,研究发现早在排斥反应出现2个月前,游离DNA的浓度已开始上升,可以早期诊断排斥反应。

这项技术的效果怎么样呢?研究发现,检测血液dd-cfDNA可以检测出高达88.9%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我们知道,受者体内如果检测到针对供肾的抗体(DSA),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很高,但并不是所有存在DSA的都会发生排斥。通过检测血液dd-cfDNA就可以明确是否已发生了排斥反应,如果检测阴性,很大可能没有发生排斥反应,从而避免盲目的抗排斥治疗及不良反应。

dd-cfDNA与BK肾病

肾移植术后检测到BK病毒很常见,绝大多数并没有发展到BK病毒肾病,如果盲目减药或换药就可能导致排斥反应。BK病毒平时潜伏在肾小管和膀胱上皮细胞中,移植术后BK病毒激活后可以感染肾组织导致肾功能下降,依靠PCR检测BK病毒含量很难区分是否发生BK肾病。dd-cfDNA技术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供者游离DNA,可以区分是否发生BK肾病,为后续治疗明确方向。

供体来源游离DNA,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技术


目前dd-cfDNA检测费用还是偏高,如果能早期明确排斥和感染,延长移植肾寿命,其带来的益处还是非常值得的。这项新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代替传统的穿刺活检,可以在合适时机进行合理的选择来明确排斥和BK病毒感染。

参考资料:

Park S, et al. The Role of 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to Detect Subclinical Acute Rejection in Kidney Allograft [abstract]. Am J Transplant. 2021; 21 (suppl 3)

E. M. Gielis. Cell-Free DNA: An Upcoming Biomarker in Transplant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5; 15: 2541–2551




上一篇:DNA测序技术的重要突破!我国学者成功将碱基d
下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