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尾巴为什么会消失?日本研发的仿生尾更



原创 人类的尾巴为什么会消失?日本研发的仿生尾更安全便利吗?

2021-06-13 08:48 来源:哈哈瞬间

原标题:人类的尾巴为什么会消失?日本研发的仿生尾更安全便利吗?

去年,日本应庆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款基于仿生理念制作的“机械尾巴”,这一新奇的发明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他们称,这款机械尾巴可以帮助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保持平衡,还可以辅助工人安全快速搬运重物。

不少网友发表评论:难道我们真的需要这样一条尾巴?这不是要返祖的节奏嘛!

但其实这只是一种辅助装置,就跟腿脚不好时拄拐杖一样自然,并没有部分网友想的那样不可理解。

说不定,有一天这种机械设备真的会普及开来,那时候,你可能会争着抢着想要一试这种新奇的装备。

人类是否有尾巴?许多人相信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有尾巴的,只是后来慢慢退化掉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展开全文

人类有过尾巴的证据

据观察,人类在胚胎时期是有尾巴的,长度大概是胚胎体长的六分之一。当胚胎发育成胎儿的时候,尾巴就会被身体吸收。

在极少数情况下,胎儿的尾巴并没被身体吸收,导致婴儿诞生时身上有一段“软尾巴”,其中并没有尾椎,只有血管、肌肉和神经。

人类记录中最长的尾巴出现在以前东南亚的一名12岁的小男孩身上,经测量,长度为22.9厘米。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熟悉的可能是自己的尾骨了。

尾骨位于肛门后方,稍微向前勾。而在相同的位置,动物则长的是尾巴。

在千百万年的演化中,人类的尾骨已渐渐变成了盆骨的一部分,与其他有尾动物相比,它也不具有脊椎骨和脊柱的一般功能。

即便如此,尾骨也并不是毫无用处的组织,尾骨周围附有的肌肉和韧带对于人的行动有重要作用。

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

科学家很早就开始探究人类的起源,关于人类从何而来,许多生物学家有过不同的观点看法。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提出了拉马克式演化,其理论主要包括用进废退学说与获得性遗传。

他认为,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发达,而不常用的器官则会慢慢退化。依靠后天这种“用进废退”获得的形状还可以遗传给后代。

举个例子,长颈鹿本来脖子是不太长的,但低处的食物都吃完了,要想吃到高处的食物就必须伸长脖子,久而久之,它们的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这种“练出来的”长脖子还可以遗传给小长颈鹿。

后来的孟德尔遗传学的建立,让拉马克这一学说受到普遍的否定。

德国的一位科学家还根据拉马克理论做了老鼠的实验。

他让切断了尾巴的雌雄老鼠在一起交配产生后代,发现后代是有尾巴的;然后让切断了尾巴的老鼠子代进行交配,如此重复实验,到第二十一代的时候仍然没有产生无尾巴的老鼠。

这个实验听起来很残忍,实验者貌似也很有耐心,但实际上,这种人为破坏老鼠肢体的行为与拉马克学说的一定条件下的环境是不同的。

在拉马克学说提出50年之后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或称天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去,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生存斗争即因为生存而必须进行的斗争,包括与环境之间的斗争,与同类之间的斗争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斗争等。




上一篇: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07月01日有机硅DMC行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