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近日饶毅炮轰尹烨代言的益生菌是“假药”,再次将益生菌推到聚光灯下。事实上,这是一门大有学问的生意,企业不仅在菌株标注上可以做文章,添加的活菌数量也可能有水分,在保质期内存活多少也参差不齐。

作者丨曾嘉艺

编辑丨韩忠强

调节肠道微生物变化的益生菌,逐渐被捧上了天。

恢复小蛮腰、缓解便秘、提高免疫力,诸如此类的种草文案在各社交平台比比皆是。

在益生菌成为“网红”后,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300676)的控股股东华大集团也入场了。华大集团CEO尹烨,更是亲自站台带货,并声称服用华大益生菌产品具有减肥、改善睡眠、抗抑郁,甚至呵护女性健康等作用。

短短几个月,华大集团旗下益生菌系列产品销售额已过千万元。对于尹烨带货益生菌,华大基因公关张辉告诉市界:“益生菌是华大集团旗下华大营养的主要业务之一,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业务无关,上市公司暂不涉及该业务。”

虽然华大基因与尹烨及其带货益生菌的行为划清了界限,但这仍引来诸多争议,比如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就炮轰尹烨代言的益生菌是“假药”。

益生菌到底是不是“假药”?益生菌这门生意到底有多“暴利”?

01、成本低至10元

益生菌引发众多争议背后,是科研领域的冷静与市场火爆的强烈错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是指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核心是活菌、剂量、有益。也就是说衡量一款益生菌是不是合格,主要就看两点,添加的什么菌株,添加的活菌量有多少。目前国标、行标并没有作出强制的规范要求,不注明也不违反标准,这也给了当前很多益生菌品牌及生产企业“操作”的空间。

从华大“优美达”系列益生菌产品来看,是由广州正当年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代工,其中只有部分产品添加了华大集团自主研发的专利菌株。从产品配方标注便可见一二,比如华大集团主打的一款肠胃益生菌“益舒”,声称添加了华大自主益生菌的3大菌株——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按照《食品用益生菌通则》的规定,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菌种的中文名称和菌株编号。比如动物双歧杆菌BB-12(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12),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是属名,动物animalis是种名,BB-12是菌株编号。

由于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不同的菌株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某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强调:“在益生菌功效机制及其宿主的肠道菌群的认识方面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所以我们同时注重或承认菌株特异性(A菌有用、B菌不一定有用)、人群特异性(对张三有用、但对李四不一定有用)、时间特异性(同样的临床表现上次有用但这次未必有用)。”

益生菌的菌株编号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虽然都叫张三,但东北的张三和北京的张三是不一样的。有些商家混淆视听,产品里打着添加“XXX益生菌”的旗号,却不标明添加的是哪一种菌株。

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营养师王喜平提供了当前华大基因在售益生菌食品概况图)

不仅在菌株标注上可以大做文章,很多生产企业在添加的活菌数量也有不少水分。市界在向一家益生菌代工企业咨询时,对方负责人突然问道:“您这个是准备做概念性的,还是根据60亿活菌数和150亿活菌数真实添加?”

除此之外,代工企业还不能保证活菌在保质期内的活性,“只保证出厂活性,大概30%左右。”也就是说要求添加100亿的活菌数量,可能出厂只有30亿活菌数。

“只有活的益生菌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益生菌”,而为什么要强调活的益生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表示:“益生菌的价值主要在于它们的代谢产物,而益生菌一旦死了,就没有太大价值了。”

活菌数量不仅是衡量益生菌合格与否的标准,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益生菌的生产就像做原料药和成品药一样,在营养师王喜平看来,“益生菌的成本,主要在前期的菌株研发时,菌株筛选、安全性测试和有效性试验、菌株保藏、知识产权保护等,如同制药一样,很费钱。然后在生产环节,都是几分几毛的。”

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华大集团一款150亿活菌数量的“益舒”在京东旗舰店的销售单价为188元/盒。代工企业根据这款“益舒”的原料组成,在不知道华大集团具体配比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市场报价。比如:150亿活菌数量报出的益生菌产品单价约为11.91元/盒,60亿活菌数量单价约为7.86元/盒,另一家益生菌代工企业给出的报价则分别约为9.4元/盒和6.2元/盒。




上一篇:华大基因:华大研究院为华大集团旗下机构,上
下一篇:华大基因:9月6日融券卖出金额202.26万元,占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