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讲渭南故事,品临渭文化。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渭南故事讲述人张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安均之(1899--1978),名惟一,字均之,渭南临渭区阳郭镇人。生前为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兼史地教研室主任,渭南塬区教育奠基人。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先生1899年3月出生于阳郭街道安家村,早年就读于渭南西安等地,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曾经听讲于鲁迅先生堂下,参与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中途因家境贫困辍学,经人举荐回陕西任教,凑齐学资,隔年重修学业,于1924年学成归来,先后任教于凤翔、大荔、华县、西安、渭南、兰州等地。

先生为人耿直,节操刚大。在同州师范任教期间,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捷山来大荔巡视,一时各路人马争相交结省府官员,只有先生置若罔闻,从容授课。有人打听到王捷山与先生是北师大同窗,极力怂恿先生前往会面,先生冷冷的说:“人家是当官的,咱是穷教员,背着被套撵骆驼,撵上搭不上,何必呢?”王捷山来先生宿舍看望,先生用脚挑了一个小木凳,说:“你来啦,坐。”随后递上水烟袋,但表情始终淡然,不冷不热。那种不远阿谀奉承的态度,一时在教育界传为佳话。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先生不是党员,但倾向进步事业,在白色恐怖岁月,先生资助为摆脱追捕而远走高飞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有一次他夜巡学生宿舍,见一位学生手持辩证唯物论哲学书籍,酣然入睡。便悄悄收起书本,塞入被褥之下,事后教诲这位学生说:“要时刻保持警醒,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还隐晦的提醒他戒备一些师生,自我保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渭南,其中一架战机故障坠落渭南境内,时任渭南县长不作为,任由日本人救走伤员拖走残骸,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大肆宣扬亡国论,致使人心惶惶。先生其时,恰好任教华县咸林中学,立时停下手头课目,公开宣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等人的历史事迹,每次课毕,先生慷慨陈言:中华民族是不会灭亡的!抗战必胜!广大青年要以英雄事迹自勉,时刻准备共赴国难!侧应当时咸林中学宣传抗日救亡的共产党人。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有人想在先生主持的学校筹办国民党“三青团”,先生厉声阻止,少把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东西往学校拉,这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和政治不粘最好,但教职工和学生中,中共地下党员有很多,先生从不过问。

安均之先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在于办校兴教上。早在1935年,就利用安家旧祠堂创办西塬第一所女子小学,时称“女学”。可惜当时妇女运动方兴未艾,塬区封建思想积威难除,“女学”仅存半年而夭折。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是炸醒两塬女子觉悟的第一声春雷。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1938年,梁午峰、杜斌丞等人倡议创办渭南瑞泉中学,先生积极协助,出钱出力,事迹载入瑞泉校史。

1948年,中国社会有所进步,但渭南塬上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立志向学的青年,远赴外地求学,颇费周折。阳郭籍开明官员、学者牛绳武先生、李光如先生联合当地镇府官员刘镇北、王德民以及部分乡绅打算在阳郭办学。为了这座学校,不受民国政府辖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安均之先生。先生其时正在西安兴国中学任教,同时兼任西安女子中学等数所学校课程,薪资特别优厚。但他心系家乡教育事业,毅然辞职,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私立象山中学开在先生名下。

教育先达安均之先生的故事

先期筹集的资金有限,办理相关手续后,所剩无几,留给先生的除了废弃倒塌的大觉寺旧址,几亩广种薄收的庙产,就是一群衣衫褴褛,交不起学费的穷学生。

先生默默挑起这幅重担,徒手建学。大多数教职员都是他利用关系,用脸面请来的自己的学生,是欠薪上岗。连先生自己的儿子高中毕业,也在学校做了很长时间义工。当时流传的一首儿歌:“要务人,住咸林;要宽展,住瑞泉;要搬砖,住象山。”真实的记录了那段艰难的创业时期。




上一篇:面对老品牌丝芙兰,叮叮网如何后来居上?
下一篇:先达股份(603086)股价大涨5.06% 股价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