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脊髓电刺激:通过改善溶酶体功能障碍和自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赵平团队最新发现,高频脊髓电刺激可通过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的溶酶体功能障碍和自噬受阻,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敏症状。

近年来,随着高频脊髓电刺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既往基础及临床研究已发现,高频脊髓电刺激在治疗停止后仍然具有镇痛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因而需要对高频脊髓电刺激对神经组织分子生物学层面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赵平等在既往研究已证实,作为细胞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的自噬,可参与高压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之中。此次他们公布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发现。首先发现大鼠的周围神经损伤可引发脊髓背角中神经元溶酶体功能障碍,并进一步引发自噬流受阻。紧接着证实了连续4h的高频脊髓电刺激,可通过缓解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溶酶体功能障碍而减轻自噬受阻,进而维持电刺激停止后的镇痛效果长达180min。提示高频脊髓电刺激不仅限于改善疼痛症状,亦有可能通过神经可塑性的调节而扭转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疾病进展。

这项成果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2期。

文章摘要:高频脊髓刺激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其具体镇痛机制尚有待研究。实验以脊神经结扎诱发成年大鼠神经性疼痛,2d后在脊髓背角行4h的高频脊髓刺激强度为自身运动阈值的50%,频率10,000 Hz,脉冲宽度0.024 ms。结果可见:(1)由于应用高频脊髓刺激,损伤大鼠的触觉异常性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且在刺激停止后效果仍能持续3h;(2)高频脊髓刺激恢复了溶酶体功能,并增加脊髓前角中LAMP2和matu-CTSD的表达,缓解自噬标志物LC3-II或P62表达的异常升高;(3)高频脊髓刺激恢复了脊髓背角浅层中与神经元共定位的LAMP2免疫反应性;(4)脊髓刺激前60min腹腔注射15 mg/kg氯喹,可逆转上述蛋白的表达,且可缩短高频脊髓刺激的镇痛时间;(5)实验结果提示高频脊髓刺激可通过恢复脊髓背角的溶酶体功能及自噬通量,实现了对神经性疼痛大鼠的长期镇痛作用。实验于2017年3月1日经中国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PS196K)。

文章关键词:高频脊髓刺激;电刺激;神经性疼痛;镇痛;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脊神经结扎;脊髓背角

文章来源:Wang ZB, Liu YD, Wang S, Zhao P (2022) High-frequenc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produces long-lasting analgesic effects by restoring lysosomal function and autophagic flux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Neural Regen Res 17(2):370-377.




上一篇:橘长说|细胞自噬在护肤领域大有作为?听无限极专家揭开自噬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科技赋能 致美生活 不负每一份热爱 保利中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