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载体 探索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来华留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迫切需要增强国际化办学能力,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与趋同化管理水平。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在国际学生培养的整体环节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国际本科新生的思想引导和适应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在全面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和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以“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为重要抓手,探索国际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为国际新生入学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趋同管理;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辅导员;清华大学

作为国际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对国际学生了解中国国情、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跨文化认知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是国际新生对学校、我国高等教育甚至是中国进行了解、理解与认同的重要时间节点与契机,对国际新生的适应性成长和国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国际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提升入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并利用入学教育阶段贯彻趋同管理的理念、推进中外新生交流融合。如何切实加强国际新生的思想引导和适应性指导,促进国际新生与中国学生的融合培养,深化国际新生对中国道路和制度的认同,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前国内高校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针对来华国际学生的入学教育根据内容主要可以分为生活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和文化适应教育四个方面[1][2]。现阶段,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围绕以上四方面内容针对国际本科新生开展了各类入学教育,但整体而言,国际本科新生的入学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3]:一是时间上与中国学生不同期,没有抓住教育关键期,同时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入学教育仅集中在开学初,在国际学生尚未适应新环境前就已结束;二是入学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入学教育主要以开会方式,国际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欠佳;四是组织缺乏整体协调,国际学生的入学教育仅由国际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其他部门参与较少;五是缺乏反馈和评价体系,从而无法对现有的入学教育进行改进;六是缺乏创新意识,很多地方高校面向国际学生的入学教育都照搬照抄,实际效果较差。

总体而言,国内高校面向国际学生的入学教育体系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针对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创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国际学生入学教育管理已成为很多国内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已经引起了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的重视和思考。一些高校也对面向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尝试,但总体而言尚处在探索阶段[4][5]。

清华大学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实践

2016年,清华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首次制定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资源,国际学生招收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提升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为深化落实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第42号令《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清华大学通过配备国际新生辅导员,探索在国际本科新生中开展新生拓展营等方式,大力加强国际新生的入学教育引导,不断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和融合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1.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国际学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在全面实施中外学生趋同管理政策的背景下,从2017年开始,学校对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改革,统一国内和国际本科新生的入学时间,在中国新生军训期间,同步举办“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以下简称拓展营)。这是国内高校在国际本科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率先尝试。截至目前,拓展营已连续举办三年,每年覆盖全体国际本科新生。作为一门3学分的必修课,拓展营活动涵盖了“体能训练与团队建设”“高等数学先导课”“中国语言与文化课”、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等一系列入学教育课程和环节。学校成立工作组专门负责拓展营工作的统筹协调。三年的实践表明:拓展营充分考虑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特点与背景,在帮助国际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提升跨文化认知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国际学生入学教育的新模式。




上一篇: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下一篇:NatBiotechnol:利用改造的锤头状核酶控制AAV病毒载体中的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