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政策在基层的传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和调整效率至关重要。要更好地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必须不断改善金融体系的基础功能,有效传递和响应政策信号、市场信息,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从资产规模、机构数量、交易活跃度等指标看,我国金融体系在过去一个时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系统运行的关联度、复杂性大幅提升,交易层次和链条显著延伸,信息透明度不够,交易成本偏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低位,较高的杠杆水平隐藏着债务风险。这些特征对于改善金融调控,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挑战。系统的末端是畅通的关键,金融政策在基层传导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从区域上看,中小城市、县域及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抵达不足;从机构上看,中小银行处于弱势,筹资成本较高;从对象上看,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有待加强。改善金融体系功能,增加市场成熟程度,提高政策传导效率,应当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调整融资结构,把增加直接融资比重放在突出位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供了一个融资结构调整的机遇期,社会资本的长期积累和去杠杆的阶段成果为直接融资增长创造了必要条件,整体上应保持定力,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信息披露和严格监管为核心,扩大市场入口和出口,真正把优质企业留下来,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增强投资者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作用,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场外市场机制,统一规则,规范运行,提高市场活跃度,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股权融资支持。扩大债券市场覆盖面,培育市场理念。我国债券市场的大跨度发展取得了瞩目成绩,对于融资体系的完善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市场监督和主体信用意识。应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引导企业增强管理规范性和信息透明度,降低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地方资源,利用引导基金和担保机制,精准扶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主业集中实体经济、有市场、有技术的中小企业率先增加直接融资,逐步形成融资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货币市场的政策传导效率是比较高的,DR007等价格指标能够对市场资金面做出快速反应。利率从货币市场向其他金融市场的传导则存在时滞和阻滤,对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流动性的充裕程度和资金成本感受相对间接。考察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城市样本,在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走低的两到三个季度里,当地贷款利率水平没有明显的跟随趋势,这种微弱的相关性要在较长一个时间段之后才有所体现。一方面有市场信用环境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响应速度较慢。地方法人机构的综合筹资成本要显著高于大型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能力。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管理能力而又数量众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应在现有市场体系下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构建合理机制,在保证系统稳健的前提下,满足中小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市场获取较低成本资金的需求。在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应更好地履行了解客户的义务,尽可能准确识别企业的融资类型,在做好增量业务的同时,发挥好存量资产的作用,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进一步明确中小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打造一批灵活、稳健、高质量、小而精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精耕细作,扎根当地,服务实体,充分发挥贴近当地实际、掌握信息完整的优势,积极培育和扶持地方企业发展。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发符合实际的金融产品,积累经验、人才和客户基础,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资金定价能力,促进有序竞争。夯实基础业务,合理调整对公零售比重,密切关注资产质量,为长期健康发展做好规划。提供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完善市场融资机制,畅通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内融资的渠道,避免因规模歧视导致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盲目扩展冲动。把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控制在合理水平,减少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提高经营稳健性,突出银行承兑汇票真实交易关系,降低票据业务风险敞口。加强股权管理,规范信息披露、资本补充、关联行为、股权质押等关键环节,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保障股东合法权利,强化股东应尽义务。




上一篇:高标准严要求 传导责任压力
下一篇:减税效应持续传导改变之中共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