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位北大医学部毕业生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位北大医学部毕业生

编者按

黄昏时刻的树影
拖得再长
也离不开树根

这个是校长在2019届
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
给毕业生们送出的真挚祝福

我们今天将一起走近
平凡而出色的医学人——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临床八年制毕业生司高

八年燕园时光
从青涩少年
到成熟医生
在这里
学到的做事态度
领会的做人真谛
才值得永久收藏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位北大医学部毕业生

怎么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辛苦、平凡
为什么最终决定成为医生?
社会需要
对未来有什么期许?
身体健康,别掉头发

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又谁能去做?
26岁的司高正式结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的学习,将进入与北医有一墙之隔的北医三院,成为一名骨科医生。
选择读医,对于司高而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家人都是医生,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他,入读医学院,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成为医生,对于司高而言,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北医花了八年时间把我从一个高中生培养成现在一个‘小大夫’,她培养我出来,我是有我的使命的,我是有我的责任的。”
在司高眼里,这个“使命感”并没有那么伟大。“因为解决患者的问题,是如同吃饭、呼吸一样的事情。”
可要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却需要付出成倍的艰辛。纷繁琐碎的医学知识,日夜颠倒的医院实习,高强高压的工作环境,让很多学生对医学望而却步,让很多学医多年的学子选择离开。

医生与别的职业相比有一个特点,一名医生,转至其他行业是困难的,但其他行业中途转入医学领域更是微乎其微的。这种单方面互动,使得人才成为这个行业非常宝贵的资源。
司高也一样,他曾有过很多个不同的选择,但终未动摇过。正如司高所言:“北医临床医学一届可能就培养出来一百多名学生,如果我们这批人都不愿意进入到临床领域,那么又有谁能去做呢?”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位北大医学部毕业生

披星戴月是我们的工作常态
披星戴月,是医生的工作常态。司高的经历也如出一辙:连续三个月的急诊夜班,没有周末的区分,按照“白白夜夜休休”的方式上班休息;
一个十个小时的多发伤手术,从头站到尾;凌晨两点陪着一个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在手术室里,抢救他的生命。
司高笑谈到,“披星戴月是我们的常态。”

司高在普外科值班时,有时连续遇到几个重症患者,下手术台往往已经凌晨四五点,在休息室睡两个小时,再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司高曾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在这里,司高领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优越的环境,但相似的是,一样辛苦。
每天凌晨四点多,司高就要赶去医院,先核查病人昨天的信息,进行统计记录,然后跟随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患情况,等到七点左右就开始进入手术室。一天下来,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

作为一名医生,荣光是藏在无数个不分黑白、昼夜颠倒的枯燥与疲惫中的。
在急诊室值夜班时,司高曾遇到一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在等待着下一步治疗的时候,病人突然开始发烧,十几分钟内体温迅速升至40多度,病情急速恶化,处于感染中毒性休克状态。
司高迅速作出反应,联系上级医师,展开治疗。在病人做消化内镜时,患者躁动不安,需要有人在患者旁进行协助,司高并没有想太多,一直待在做消化内镜的房间里,协助完成手术。
本来一个小时完成的手术,最后花费了三四个小时才完成。在天空泛白的的时候终于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站在塔尖的人,要看到那些支撑起塔的人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以第一执行人申请院临床重点项目、在全国学术大会上作大会发言、北京大学首届“高君宇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8……
在学术上,司高可谓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但在学生工作上,他也一样出类拔萃。


上一篇: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王辰:很多医生不愿子女学
下一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医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