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绝技”生生不息



让中医药“绝技”生生不息

6月4日,国医大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沈宝藩为患者诊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这意味着今年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自治区是如何通过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用了哪些方法让中医药“绝技”生生不息?跟着记者一起走近他们吧。

  严师出高徒

  6月4日上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沈宝藩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沈宝藩一边给患者把脉问诊,一边给身旁的学生们讲解诊疗思路。

  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跟着沈宝藩抄方18年,有的利用周末坚持跟师学习,风雨无阻。“老师已经87岁了,还坚持坐诊、查房、带教,指导我们钻研学术、搞科研。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沈宝藩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成员、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说。

  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宝贵的智力资源和知识财富。早在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启动实施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作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宝藩最初确定了两名学术继承人。

  “老师在诊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他的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的学术思想自成一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沈宝藩的学术继承人胡晓灵说,沈宝藩对学术继承人的要求很严格,坚持每月讲课辅导,每周修阅、批改他们的学习笔记,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针对他们要发表的学术经验总结论文,沈宝藩都会逐字逐句审阅修改。

  抄方学习、跟师查房,参加培训,撰写学习心得,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沈宝藩学术经验,申报科研课题、研发院内制剂……多年来,由于严格要求,沈宝藩的学术继承人们成了医院各科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今年,已退休的胡晓灵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专家。

  为更好地发掘、保护和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让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为国医大师建设传承工作室开展师承带徒,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制度,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作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在培养本地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基础上,沈宝藩创新工作模式,在广州、山东等地设立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分站,让更多中医医师有机会学习其学术经验,让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受益。

  “一个人的医术再高明,本事再大,能够诊治的患者也是极其有限的。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方式才能诊治更多患者。”沈宝藩说,“希望我的学术能通过他们传承下去。”

  继承中创新

  6月1日14时,利用午休间歇,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丽准时开始线上视频培训。每周,该院内分泌科都会选择一个病例进行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讲解,各地(州、市)甚至县级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培训。“我们是2010年建科的,比起其他大医院,起步晚了些,但得益于中医药治疗,我们科发展得很快。”马丽说。

让中医药“绝技”生生不息

6月1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丽给科室医护人员培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马丽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金洪元的继承人。“老师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重症,对肝肾病和脾胃病、代谢类及其他疑难杂症等疾患有独特的辨证论治的思维和方法。”马丽坦言,虽然她中医科班出身,但她觉得,自己学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和一些实践的皮毛,起初从业的十多年里,特别不自信,“跟着老师学习的十几年里,看着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个个患者病情好转、身体康复,我找到了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也相信自己能把老师的学术继承和发扬好。”




上一篇: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走进牟平区文昌小学开
下一篇: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哪两门